海淘儿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电商渠道欠缺审核体系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07-28 浏览:157 海淘动态
海淘母婴用品不再高枕无忧。据《青岛日报》报道,网购进口儿童用品两成是国货回购,贴牌货难辨。另据媒体报道称,2014年全年杭州检验检疫局检出进不合格的出口婴幼儿食品35批,暴露了不法商贩以次充好、制假售假企图鱼目混珠的现象。一方面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的原因,难以发现孰优孰劣,而另一方面,折射出的是监管部门把控不力,电商平台自查不严的问题。同时,异国消费维权困难更是让广大家长维权艰辛不得不作罢。
如果要真正做到为孩子着想,当务之急是相关部门要对入境的母婴产品严格管控、对销售产品的平台加强监管,当然电商平台更需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律性。而家长们也要慧眼识珠,理性消费。
海淘虽热,质量却非俱佳
关爱儿童成长是每个家庭的首要任务,所以儿童用品也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奶粉业的负面事件,让不少家长将消费目光转向国外,选择网购海外母婴用品。奶粉、尿布、童车、孕期护肤品等是家长海淘行为的主要消费对象。
根据宁波口岸进出口儿童用品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宁波口岸进口一次性卫生用品、玩具、服装等用品金额高达1485万元美元,同比去年增长了近3倍。近期受到关税下调和“六一”节日消费因素的影响,母婴用品海淘更是创下新高。据调查,国内母婴垂直电商蜜芽宝贝六一前后的订单总量较平日增长了47%,高达70万单。
然而这些进口商品的质量,实际上却参差不齐。在前5个月的检验中,不合格产品的金额也达218万美元。可以说,有部分不法商家正借着“海淘潮”将次品、假货流入市场。在质检结果中,中文标识不合格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进口产品的成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为也不容小觑。
监管不力,维权举步维艰
尽管“互联网++”的大环境让国内的家长们得以放眼世界,乐此不疲地搜寻自己满意的商品。但外国的月亮一定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不法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的鸿沟敛财,家长仍是难以100%购买到自己放心满意的产品。
首先,从消费者方面出发,难以甄别产品质量是摆在眼前的难题。语言不通、对产品质检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的不熟悉都会对选购商品产生影响。以婴童食品为例,在杭州进口的婴童用品中,食品的不合格率为最高,在不合格项目数的占比高达63%,检出的问题中,食品添加剂超标等常见问题层出不穷,和理想中的外国食品印象相去甚远。
其次,不少消费者为了方便,选择在国内电商网站的海淘渠道中选购产品,但这也很难让家长完全放心。电商平台给不少海淘商家提供了销售平台,在享受流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却没有担负起平台监管的责任。
电商的海外采购进货渠道以及电商的海外商品经销权往往不透明,可能会造成国货回购甚至制假售价的现象。近期青岛检验检疫部门抽取了5批40件样品中,国货回购的产品占样品的20%,回购可能造成生产信息缺失,导致消费者对产品信息了解困难。除此之外,有部分商家是通过在海外超市零散购买,如果涉及消费维权,有可能会因为被判定为个人交易而维权困难。
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产品追溯难是海淘消费的通病,在海淘儿童用品中这一现象更是突出。此外,运费高昂、维权时沟通困难亦让不少家长在维权时不得不忍气吞声,只能当做吃了哑巴亏。即便有心维权,也会由于货源来自于海外商店零散购买,缺少必要的购物凭据,或者是运输过程复杂造成货物受损等不确定因素,让消费者无奈作罢。
呵护母婴,拒差品于国门之外
毋庸置疑,海淘在未来将会成为很多人的消费选择,家长们会有更多的机会为孩子挑选外国产品。然而儿童在生理上的弱势需要我们给予充分的关怀。当前海淘儿童产品良莠不齐的现象不容忽视,所以海淘电商应当保证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海淘商品涉及跨境贸易和网络购物两方面因素,所以有关部门和电商网站都应对此负起责任。一方面海关要把关产品的入境渠道,从根源上杜绝非正规渠道的产品输出;检验检疫部门则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检验检疫标准对入境产品加强管理。此外,工商部门需要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明确对电商平台销售假冒伪劣儿童用品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消费者在遭遇消费纠纷时也能够有据可依。
当然,监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来调控市场难免有所疏漏,电商网站提高自律性才能真正改变海淘市场的乱象。对于进货渠道的选择和对销售国外产品的商户都要加强监管,尤其是对于个体卖家,更应当监督其采购、交易行为趋于正规。同时也要保护消费者,对于消费者的售后维权要积极处理、协商,寻求成本更低的维权方法,不让消费者因为维权贵、维权难而放弃,任由不法商家继续销售。
而消费者自然也需擦亮双眼,保持理性的消费心态,在选择儿童用品时将产品质量作为选择的第一依据,而非盲目地迷信外国产品。海淘儿童产品优先考虑口碑好、售后流程完善的电商网站。对于不含中文标识的商品尤其提高警惕,避免因为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云里雾里”地就购买商品。同时,消费者与商家交易时要索取海外购物票据、物流运输和线上交易的凭据,一旦权益遭到侵犯时,可以通过这些有效的证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要真正做到为孩子着想,当务之急是相关部门要对入境的母婴产品严格管控、对销售产品的平台加强监管,当然电商平台更需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律性。而家长们也要慧眼识珠,理性消费。
海淘虽热,质量却非俱佳
关爱儿童成长是每个家庭的首要任务,所以儿童用品也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奶粉业的负面事件,让不少家长将消费目光转向国外,选择网购海外母婴用品。奶粉、尿布、童车、孕期护肤品等是家长海淘行为的主要消费对象。
根据宁波口岸进出口儿童用品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宁波口岸进口一次性卫生用品、玩具、服装等用品金额高达1485万元美元,同比去年增长了近3倍。近期受到关税下调和“六一”节日消费因素的影响,母婴用品海淘更是创下新高。据调查,国内母婴垂直电商蜜芽宝贝六一前后的订单总量较平日增长了47%,高达70万单。
然而这些进口商品的质量,实际上却参差不齐。在前5个月的检验中,不合格产品的金额也达218万美元。可以说,有部分不法商家正借着“海淘潮”将次品、假货流入市场。在质检结果中,中文标识不合格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进口产品的成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为也不容小觑。
监管不力,维权举步维艰
尽管“互联网++”的大环境让国内的家长们得以放眼世界,乐此不疲地搜寻自己满意的商品。但外国的月亮一定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不法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的鸿沟敛财,家长仍是难以100%购买到自己放心满意的产品。
首先,从消费者方面出发,难以甄别产品质量是摆在眼前的难题。语言不通、对产品质检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的不熟悉都会对选购商品产生影响。以婴童食品为例,在杭州进口的婴童用品中,食品的不合格率为最高,在不合格项目数的占比高达63%,检出的问题中,食品添加剂超标等常见问题层出不穷,和理想中的外国食品印象相去甚远。
其次,不少消费者为了方便,选择在国内电商网站的海淘渠道中选购产品,但这也很难让家长完全放心。电商平台给不少海淘商家提供了销售平台,在享受流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却没有担负起平台监管的责任。
电商的海外采购进货渠道以及电商的海外商品经销权往往不透明,可能会造成国货回购甚至制假售价的现象。近期青岛检验检疫部门抽取了5批40件样品中,国货回购的产品占样品的20%,回购可能造成生产信息缺失,导致消费者对产品信息了解困难。除此之外,有部分商家是通过在海外超市零散购买,如果涉及消费维权,有可能会因为被判定为个人交易而维权困难。
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产品追溯难是海淘消费的通病,在海淘儿童用品中这一现象更是突出。此外,运费高昂、维权时沟通困难亦让不少家长在维权时不得不忍气吞声,只能当做吃了哑巴亏。即便有心维权,也会由于货源来自于海外商店零散购买,缺少必要的购物凭据,或者是运输过程复杂造成货物受损等不确定因素,让消费者无奈作罢。
呵护母婴,拒差品于国门之外
毋庸置疑,海淘在未来将会成为很多人的消费选择,家长们会有更多的机会为孩子挑选外国产品。然而儿童在生理上的弱势需要我们给予充分的关怀。当前海淘儿童产品良莠不齐的现象不容忽视,所以海淘电商应当保证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海淘商品涉及跨境贸易和网络购物两方面因素,所以有关部门和电商网站都应对此负起责任。一方面海关要把关产品的入境渠道,从根源上杜绝非正规渠道的产品输出;检验检疫部门则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检验检疫标准对入境产品加强管理。此外,工商部门需要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明确对电商平台销售假冒伪劣儿童用品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消费者在遭遇消费纠纷时也能够有据可依。
当然,监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来调控市场难免有所疏漏,电商网站提高自律性才能真正改变海淘市场的乱象。对于进货渠道的选择和对销售国外产品的商户都要加强监管,尤其是对于个体卖家,更应当监督其采购、交易行为趋于正规。同时也要保护消费者,对于消费者的售后维权要积极处理、协商,寻求成本更低的维权方法,不让消费者因为维权贵、维权难而放弃,任由不法商家继续销售。
而消费者自然也需擦亮双眼,保持理性的消费心态,在选择儿童用品时将产品质量作为选择的第一依据,而非盲目地迷信外国产品。海淘儿童产品优先考虑口碑好、售后流程完善的电商网站。对于不含中文标识的商品尤其提高警惕,避免因为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云里雾里”地就购买商品。同时,消费者与商家交易时要索取海外购物票据、物流运输和线上交易的凭据,一旦权益遭到侵犯时,可以通过这些有效的证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