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共享充电宝的都是疯子?其实背后深挖的有很多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1-01-18  浏览:24  海淘动态

2013年是个分水岭,在这之前,做充电宝的商人大都都拥有一座自己的工厂,生活滋润;在这之后,雷布斯做出了小米充电宝,从此这些商人遭遇了人生的低谷,多数人黯然离场。据说那一年的双十一大促,有人买充电宝亏了六七百万,辗转难眠。不久之后,某家充电宝企业在背后幕僚的指引下想出了租赁的招数,然后,卖不掉的充电宝变成了香饽饽,走上人生巅峰。一、对于共享充电宝,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声音但是,意外来得猝不及防,街电、小电、魔宝……想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可不只一家企业,于是尴尬的局面由此打开,流言蜚语再没有消停。1、技术壁垒低,容易被替代充电宝的技术门槛不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虽然来电科技创始人再三强调自己拥有30多项专利,也没能让大家多看几眼,因为在群众的内心深处,依然认为充电宝的技术再高还能高过无线充电?再有技术含量的充电宝也并非不能复制,来电用充电柜,别人可以换成桌面式、吸附式,不过是把充电宝放在了不同的包装盒里目前认为充电宝走不远的人一致认为,它最终会因为石墨烯电池的商用以及无线充电的成熟而被淘汰,光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电池若能持久使用,充电宝也就没什么作用了。在短时间内电池技术的突破难度较大,而在无线充电方面,有了解到像国内微鹅科技已经利用其突破的磁共振无线充电设备在建设共享充电城了,不同于充电宝租赁模式,利用无线充电技术却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此一来充电宝不是更没有位置了?2、安全性不高,风险较多另一点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公共物品总是没有自己的用得放心,尤其是现在大家使用的电子产品都连接着银行卡、信用卡,线上支付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更容易暴露个人信息,所以我们几乎不会在公用电脑上留下自己的账号密码以及浏览信息。充电宝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充电宝若携带了他人留下的病毒,很可能也会传递到你的电子产品中,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在充电宝中安装了特殊装置,用来窃取用户隐私,那么钱财、个人隐私、工作机密都将存在巨大的风险。3、充电宝是伪刚需还有一部分人对市场较为了解,认为充电宝并不是真正的高频刚需产品,移动充和应急充是共享充电宝瞄准的两类使用场景,但在这两种场景中使用,要满足的条件有三,一是正好急需充电,二是没带充电宝或充电器,三是愿意付钱,前两条是很随机的情况,而最后一条又非常主观,这都不是企业能够控制的,如果你要转变大家的使用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哪怕你完成了,新的技术也成熟了,还谈何转变。二、大众普遍不看好,为什么资本还继续投?在这场舆论风暴中,还有部分声音在嘲讽投资人,明明前路并不光明为何还傻傻地往里投钱,难道真是应了那句人傻钱多的魔咒?或许投资人不只是看重充电宝这件物品。1、制造风口继续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并非是创业者的舞台,也是资本方一展拳脚的地方,共享本就是自带热点的词汇,无论它后面加上什么词缀都会被关注,而资本方就是从中挑选出能够快速占领市场的一类。共享单车逐渐沉寂,但投资人对共享经济却没有失望,一定有产品能够把这一领域成功地延续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充电宝就是投资人找到的突破口。2、绝不放过一个机会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虽然很有道理,但是风险越大,利润越大这句话更吸引投资人。朱啸虎投资滴滴200万美金,最终能够换回几千万,找独角兽是朱啸虎的目标,饿了么、滴滴成功了,百姓网、拉手网却没有成为行业领先者,但在最初的那一刻每个项目都有机会,就好比腾讯投资了摩拜,但有腾讯股份的滴滴又投资OfO,投资者不会放弃一点机会,尤其是在时下热门的共享领域,充电宝的竞争实际上变成了背后资本的竞争,谁投的企业成为独角兽,谁也将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佳话。3、成本回收非常快有人计算过充电宝的收益,以每个充电宝每天使用4小时,每个网点平均有20个充电宝来算,第一个小时免费,那么每个充电宝一天流水3元,整个机柜一天的流水就有60元,一个机柜加上每个充电宝成本为70元,那么抛除其它因素,一个网点的成本是4000元,4000/6066.7天,加上其它的运营成本、维修成本等等,大概半年也能收回成本了,而且大部分充电宝的租金还要100元,就算丢失损坏,扣下100元押金企业也不会亏损,这么划算的生意当然很诱惑投资人了。三、资本方的疯狂会带来怎样的蝴蝶效应?不过正如王功权所说,风险投资是一门买卖,买卖是低买高卖,形势不好时投入,在风口时出货,很多投资人却反着来,往往是在风口时投进。不论是真的看好这片市场还是跟风,每一次资本方都大量涌入战场到底会带来什么后果?1、线下流量越来越受重视滴滴那场大战我们记忆犹新,单车从入局到陷入这样尴尬的局面也没花多少时间,如果说它们看准的是人们的出行刚性需求,那么腾讯推出小程序就是很明确地表达了它看准了线下被忽略的庞大流量,再看马云提出新零售,线下便利商店开始崛起,我们可以看到原本投在线上的资源都向线下转移,电商、微商、内容生产都即将进入转型阶段,也就意味着这些领域很难再快速地获得突破,加上资本对于O2O领域的热捧,嗅觉灵敏的人自然转移阵地,寻找另一个突破口,它可以是共享充电宝,也可以是共享无线充电,重要的是,谁能够占据大部分的线下流量。2、资本竞争未必能带来巨大的利益虽然大量的资金提供可以帮助大部分创业公司成功度过早期的困境,但资本的介入也意味着这些企业要快速地成长,而这样的成长是否适合所有的创业公司以及这些团队能否快速调整好自己的脚步,如这些充电宝创业公司,从几十人到几百人,管理者对下级的分配还能像之前一样面面俱到吗?一旦脚步踏错,就可能出现易到这样的危机,创始人被架空,早于滴滴的网约车平台反而被后来者超越。另外,如滴滴这样的网约车平台,成为独角兽之后又该如何变革,除了企业扩大,并没能让它再上一个台阶,单论租车而言,这和计程车公司之间也就相差了一个互联网平台而已,没有办法利用好平台,资源被白白浪费,当初烧的钱又有什么意义?3、大家对共享经济的好感将被消耗还有一点比较麻烦的是,网约车、拼车到共享单车以及充电宝,几乎每一个项目都带着共享经济的外衣,一开始大家觉得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时代的变迁,对租车、租充电宝充满好奇,但是当资本方进入,战争一打响,蜂拥而至的产品铺设反而让普通人不明所以,就好比小米生态链扩展之后,普通人反而对小米没有了清晰的认知,不明白小米到底是做什么的。同样,共享单车出了摩拜又来了OfO,充电宝一下来电一下又是街电,普通人一时之间根本判断不了它们到底有何区别,也不明白这些公司这到底是在比赛还是在正经地做生意。最后,如果有一方提出免费使用,这条路就会一直走偏,吃瓜群众更觉得这就是一个笑话,等下一个共享风口出现,他们就可以隔岸观火,等出现免费使用的那一天再好好观摩你的产品。充电宝在当下的好处是不可否认的,据说有公司早就实现收支平衡,这想必也是剩下的几家发愤图强的动力,然而在资本的帮助下它的未来会走到哪一步,是否会被快充和无线充电替代,谁又能看得清楚,我总觉得,投资方现在也没有长远的计划,反正都入局了,大概就想砸钱让自己看好的那一方拿到第一,有钱就是任性!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434.8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