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跨境电商将迎大爆发 规模将增5-10倍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04-22 浏览:230 海淘攻略
上海的跨境电商进口业务量,有望在今年迎来大爆发。近日,上海市跨境电商领导小组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预测,今年,上海跨境电商进口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进口规模将比2015年增长5-10倍。
这将是2015年首轮爆发之后,上海跨境电商进口迎来的第二轮爆发式增长。
澎湃新闻获得的数据显示,2015年,通过上海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的跨境电商直邮进口1.22亿元、保税进口3.17亿元,总计4.39亿元,同比增长近7倍。
一名资深行业人士分析,2015年上海跨境电商进口规模的大幅增长,主要还是因为2014年的基数相对较低,而今年跨境电商进口规模的爆发,则主要是因为政策洼地填平后,上海的综合优势将集中体现。
眼下,包括亚马逊、天猫国际、京东在内的诸多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均已入驻上海或计划扩大在沪业务。
政策洼地将全面填平
多名消息人士此前向澎湃新闻透露,最快在2016年一季度,中央部委针对跨境电商的一系列新政,将陆续出台。
这意味着,过去几年,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之间的监管标准不一问题,将得到解决。
近两年来,部分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在监管执行上过于宽松,间接形成了政策高地。这也导致像上海这样比较严格执行监管政策的城市,被动成为了政策洼地。
“比如说检验检疫方面,上海早就对低风险的跨境电商进口的商品执行了自动备案制,其实单件商品备案的速度特别快。”一名监管官员说,但有的试点城市,之前根本不用商品备案,甚至还能将化妆品当成日用品送关送检,这样一来,通关更容易,而且税率更低。问题是,它的做法是违规的,本身存在法律风险。
去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商品备案管理工作规范》后,明确了备案制,所有试点城市都将照此执行。以前部分城市“什么都放”的现象,将被大范围杜绝。
同样的,未来海关统一的监管政策出台后,将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监管尺度导致的政策洼地,将被更大概率地填平。
上海优势集中体现
试点城市监管尺度大范围趋同后,上海的综合优势将逐步显现。
首先,上海相比其他试点城市,拥有巨大的口岸优势。“上海是港口、交通枢纽,到日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都是最近的口岸之一。上海的物流量大,平均物流成本就低。”沪上一名跨境电商资深研究人士对澎湃新闻说。
他解释,单看口岸仓储,上海肯定比其他城市贵,但算上远洋运输成本,商品出关之后配送至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成本,上海的综合成本就低了,“因为上海、长三角的消费能力非常强大。有大量跨境商品是从上海口岸登陆然后转口到其他口岸进行清关,最后再运回上海;也有很多商品即便是从其他口岸进的,最终也要从外地配送回上海市场,这对电商而言都是很大一笔成本。”其次,上海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建设等,还将为跨境电商发展带来更强大的创新力。
“有些跨境电商企业存在一些误解。”一名跨境电商监管官员说,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46号文《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政府要组建高效、便利、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所以每个试点城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都只有一个,有些试点城市还在组建中,这不存在所谓垄断的问题,这个平台主要承担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对接和共享的功能;同时,上海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提供报关、仓储、物流、退税、金融、人才培训等市场化的服务,与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良性互动。
目前,杭州、宁波、重庆等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也都建有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
相比之下,上海的公共服务平台由于启动最早,接入的监管单位也最多(包括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税务等),便利化程度更高。而且,为消除企业数据保密等方面的顾虑,上海正在升级公共服务平台,线上系统划出独立运营,初期由政府财政购买服务,不向企业收取费用,属纯公益性质;线下也鼓励企业新建或租用保税仓,对接海关、检验检疫的集中查验平台。
龙头企业争相扩大在沪业务
眼下,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开始计划扩大在沪业务。
“目前京东已经进驻了嘉定、洋山。洋山的渠道马上走通,预计未来进口量会达到每天四五万单。”沪上一名跨境电商从业者向澎湃新闻透露,洋码头、网易考拉、小红书等,也有意扩大在上海的跨境电商业务,“有龙头电商测算过,从洋山进来对他们来说成本最低。”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上海在酝酿针对跨境电商的扶持政策,届时可能会有一定比例的补贴或创业投资基金等。
这将是2015年首轮爆发之后,上海跨境电商进口迎来的第二轮爆发式增长。
澎湃新闻获得的数据显示,2015年,通过上海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的跨境电商直邮进口1.22亿元、保税进口3.17亿元,总计4.39亿元,同比增长近7倍。
一名资深行业人士分析,2015年上海跨境电商进口规模的大幅增长,主要还是因为2014年的基数相对较低,而今年跨境电商进口规模的爆发,则主要是因为政策洼地填平后,上海的综合优势将集中体现。
眼下,包括亚马逊、天猫国际、京东在内的诸多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均已入驻上海或计划扩大在沪业务。
政策洼地将全面填平
多名消息人士此前向澎湃新闻透露,最快在2016年一季度,中央部委针对跨境电商的一系列新政,将陆续出台。
这意味着,过去几年,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之间的监管标准不一问题,将得到解决。
近两年来,部分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在监管执行上过于宽松,间接形成了政策高地。这也导致像上海这样比较严格执行监管政策的城市,被动成为了政策洼地。
“比如说检验检疫方面,上海早就对低风险的跨境电商进口的商品执行了自动备案制,其实单件商品备案的速度特别快。”一名监管官员说,但有的试点城市,之前根本不用商品备案,甚至还能将化妆品当成日用品送关送检,这样一来,通关更容易,而且税率更低。问题是,它的做法是违规的,本身存在法律风险。
去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商品备案管理工作规范》后,明确了备案制,所有试点城市都将照此执行。以前部分城市“什么都放”的现象,将被大范围杜绝。
同样的,未来海关统一的监管政策出台后,将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监管尺度导致的政策洼地,将被更大概率地填平。
上海优势集中体现
试点城市监管尺度大范围趋同后,上海的综合优势将逐步显现。
首先,上海相比其他试点城市,拥有巨大的口岸优势。“上海是港口、交通枢纽,到日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都是最近的口岸之一。上海的物流量大,平均物流成本就低。”沪上一名跨境电商资深研究人士对澎湃新闻说。
他解释,单看口岸仓储,上海肯定比其他城市贵,但算上远洋运输成本,商品出关之后配送至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成本,上海的综合成本就低了,“因为上海、长三角的消费能力非常强大。有大量跨境商品是从上海口岸登陆然后转口到其他口岸进行清关,最后再运回上海;也有很多商品即便是从其他口岸进的,最终也要从外地配送回上海市场,这对电商而言都是很大一笔成本。”其次,上海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建设等,还将为跨境电商发展带来更强大的创新力。
“有些跨境电商企业存在一些误解。”一名跨境电商监管官员说,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46号文《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政府要组建高效、便利、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所以每个试点城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都只有一个,有些试点城市还在组建中,这不存在所谓垄断的问题,这个平台主要承担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对接和共享的功能;同时,上海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提供报关、仓储、物流、退税、金融、人才培训等市场化的服务,与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良性互动。
目前,杭州、宁波、重庆等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也都建有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
相比之下,上海的公共服务平台由于启动最早,接入的监管单位也最多(包括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税务等),便利化程度更高。而且,为消除企业数据保密等方面的顾虑,上海正在升级公共服务平台,线上系统划出独立运营,初期由政府财政购买服务,不向企业收取费用,属纯公益性质;线下也鼓励企业新建或租用保税仓,对接海关、检验检疫的集中查验平台。
龙头企业争相扩大在沪业务
眼下,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开始计划扩大在沪业务。
“目前京东已经进驻了嘉定、洋山。洋山的渠道马上走通,预计未来进口量会达到每天四五万单。”沪上一名跨境电商从业者向澎湃新闻透露,洋码头、网易考拉、小红书等,也有意扩大在上海的跨境电商业务,“有龙头电商测算过,从洋山进来对他们来说成本最低。”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上海在酝酿针对跨境电商的扶持政策,届时可能会有一定比例的补贴或创业投资基金等。
下一页:
速卖通启动第2批招商 下月清退未入驻店铺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