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同货不同价 价差最高超过70%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08-01  浏览:171  海淘攻略

自去年9月以来,5家跨境商品直营中心陆续在成都开店,高新区、青白江等也在积极洽谈跨境电商落地。一时间,跨境电商成为市民消费的一股新潮流,不必再麻烦地去海淘,而是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便宜又好的进口商品。但市民郭先生近日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一种进口薯片在两家不同的跨境商品直营中心,价差超过30%。甚至某种品牌奶粉,价差超过70%,比普通进口超市还贵!根据政策,在直营中心购买500元以下食品都享受免税,那为何“保税店”和普通店相比价格完全没优势?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5家电商 实体店充当网站的“敲门砖”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的进口跨境电商主要分为3大阵营。第一梯队以阿里和亚马逊等综合性平台为龙头,京东、一号店等本土电商、零售企业构成了第二梯队的主力,剩下的市场正在被层出不穷的新兴创业企业抢滩。成都市场上涌现的5家进口跨境电商直营中心便是这种模式的衍生。
成都现有的5家直销中心无一不是这种形式。成华区的高新综合保税直营店、双流综合保税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青羊区的腾邦跨境商品购物中心,锦江区的易欧蓉仁恒旗舰店、武侯区的优洋上品直销中心,都位于各区的繁华商圈,背靠一家专做进口商品的网站。
既然实体体验店只是网站的“敲门砖”,线上线下同价,并且不因为实体店的扩张将成本摊到网站商品,那么各家的价格之差又是从何而来?为何价差会上升到70%之多?
初级价差 进货渠道不同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大型电商平台发挥集聚效应,能够吸引到品牌主动入驻,因此每年可以从年费和佣金中获取固定收益,同时,自营性的平台也有资本与品牌谈价格、谈合作,从而省去中间环节,将成本控制到最低。新兴的小型电商平台则没有如此幸运,进货渠道成为他们积攒利益的有限空间之一。
初级价差就在电商和进货渠道的各方角力中产生。有的电商只能通过代理商或经销商拿货,被中间环节不断抬高成本;有的电商则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集散地,进驻保税仓库,拿到第一手的货源;还有的电商直接与境外品牌合作,从厂家拿货后直邮国内。鉴于进口跨境电商平台做的都是百货,不同商品的进货渠道不同,各家体验店商品价格有高有低、参差不齐也就不奇怪了。
次级价差 主攻方向不同
次级价差却是各类网站差异化竞争所采取的制胜策略。据了解,5家门店形成各区对抗的形势之后,优洋上品也曾对商品价格做过调整,以突出竞争特色,比如进口尿不湿,就是成都最便宜的。易欧蓉在成立之初就认准了化妆品销售,所以在成都的仁恒旗舰店堪比机场的免税商店,许多在其他门店找不到的欧美大牌,都能在易欧蓉看到。腾邦则用“捆绑销售”形式促销奶粉,2罐的套装平均下来能比某些门店低70%。
此外,部分门店会根据当地人气商品做促销,部分商品实体店的价格远低于网站价格,也会扩大价差。可以说,价格是各个电商平台在渠道和经营上大显神通的战场,价差则是它们“厮杀”后的战果。
发展瓶颈 物流和资金流
目前,成都的5家直营中心都是从国内各大保税仓库发货,除双流机场保税区以外,在成都预订的货品要从广州、香港等地运输过来,运输距离长、多地衔接、各快递公司转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者透露,资金流是进口跨境电商面临的尴尬,外贸拿货讲究钱货两讫,不能支付定金,卖完商品后再结尾款,这就造成进口生意的风险。资本雄厚的,愿意一搏,铺摊子做名气,保证货物种类丰富;资金周转不灵的,就只有小范围地经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建议,区域性进口跨境电商平台可以继续差异化竞争,打造垂直性平台,将特定产品、特定品牌专销直供,用绝对的价格优势锁定目标用户。“需求一直都在,并且还在持续上涨,从海外代购到跨境电商,新的形式还在涌动。”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15.8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