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正在消失?新零售的春天终于到了?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1-01-11 浏览:29 海淘动态
过去二十年,电商不断在吃掉实体零售的蛋糕,2016年中国网上零售交易规模4.97万亿,占整个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95%。基于此类数据,不难发现电商市场正逐步进入发展成熟期,处于第一梯队的电商平台优势明显,各主流电商市场份额基本维持稳定,新进入者门槛将非常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商正在成为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在经历了疯狂的200%增长之后也开始遇到了天花板,增速已经大大放慢,去年增长率已经下降到29.6%,用户增长速度也正在逐步下降,移动购物人口的红利也基本耗尽。电商战场已经进入尾声,各种品类的垂直电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社交电商、微商、网红电商、直播电商等等也只能插漏补缺,电商进入战场打扫阶段。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等在全球的电商市场同样也遇到了增长瓶颈。重归线下,祛魅互联网对于互联网模式的祛魅,或许是最近几年中国互联网行业交出的最为厚实的一笔学费。传统零售业在互联网电商高速增长和实体经营成本上涨两大要素的夹击下,愈发难行;而电子商务因流量获取困难,推广成本日益增长、购买体验疲劳等沉疴宿疾,被冠以传统电商,光环不再。如此境地之下,马云在2016年云栖大会上抛出新零售概念:新零售必须是线上线下合力,未来的十年或者二十年将不再电子商务,将是新零售。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男人,开创了伟大的电商时代,拿的是机关枪,与实体店是一种对抗关系,如火与水一样,相互消灭;那么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就是女人,互联网将柔情似水,渗透到产业的方方面面,将开创伟大的共享经济时代,与实体店不再是一种对抗,而是如冰与水一样,相互融合,共同繁荣,这就是新零售的未来愿景。简而言之,电商经济的渗透率已经攀至高峰2016年已经占到社会零售品总额的15.9%,位列全球首位新的增长空间,也必然会向传统商业的转化迈进。不再听之任之的新消费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经济陷入滑坡的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已经连续四年跑赢GDP的增长率,这也为消费市场的盘子膨胀提供了旁证。第三次零售革命是消费者的革命,一个巨大的SoLoMoMe消费群(Social社交、Local本地、Mobile移动、Me个性化)在崛起,我们正要迎来消费平等、消费民主和消费自由的消费者主权时代。在消费者主权时代,消费信息越来越对称,价值链上的传统利益集团越来越难巩固自身的利益壁垒,传统的品牌霸权和零售霸权逐渐丧失发号施令的能力。话语权正从零售商转移到消费者,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一权力重心的变化,将赋予每个消费者改变世界的力量。最近,营销圈中关于百雀羚神广告的讨论一度成为了一个最热门的话题,有人被其精彩的广告创意折服,但也有人认为其转化率不高因而背离了广告行销的初衷。那么对于营销而言,曝光量无疑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是衡量广告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百雀羚通过此次营销活动,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对用户心智的占领,在消费者未来进入选择护肤品的场景时,百雀羚自然也会进入他们的备选名单,从而在促进销量方面起到长期的作用。百雀羚通过这次的广告设计与渠道推广,在普通的消费者心中,留下了自己的特色与标签这在如今的信息洪流中实属不易。而在知名度之外,百雀羚也提升了自己的品牌美誉度与消费者认可度。企业恰恰是需要进行对销售数据的抓取和分析来揣摩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的。据悉,近日国内一家第三方机构艾瑞咨询发布了《中国保外用户养护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庞大的汽车保外人群中,品质与效率兼顾的网络达人占据了绝大多数,或许可以说明为泛中产阶级提供低决策的消费方案即可在接下来的消费浪潮中拔杆而起。销售数据的抓取和分析,几乎已经成为零售业的标配。但是比冷冰冰的销量数据更具魅力的是消费行为价值分析这也是线下最为急缺的一环,因为缺少数据,所以无从识别;因为缺少数据,所以无从分析。业内普遍共识是,数据化正是要解决这一现状,最终改变对消费者实现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竞争既可以通过颠覆制造,也能够在融合里完成电竞网吧、共享充电宝、服装租赁、物业服务、社交桌游、奶茶店铺……在以往的理论里,这些领域无论如何都挤不进TMT投资的范畴,但是随着线上流量的定型和线下渗透的起步,它们的稀缺价值开始被嗅觉敏锐的资本俘获。换句话说,增量市场并不一定要是绝对意义上的新增,它也可以通过淘汰和替换的过程产生。以汽车后市场举例,保外用户出逃4S店比例逐渐增多,选择更加多样化的新兴渠道,就足以证实这一点。今天中国的人均家庭消费60%多是实物类消费,30%多是服务和体验式的消费,我们看一下美国和日本其实服务和体验式的消费加起来有60%多。他们在实物类的消费只有30%多,就是说当一个家庭越来越像中产家庭的时候,其实他们接下来赚到更多钱更加愿意花在除了产品之外的体验上面。这也是新零售日渐取代如同泡沫般的O2O的根本原因,竞争既可以通过颠覆制造,也能够在融合里完成,至关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创业者及其幕后的资本究竟能够看得多远。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