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远超摩拜的ofo这样说:“失败了,不配做公益!”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1-01-11  浏览:84  海淘动态

ofo在 517 品牌日晒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连接近 500 万辆车,在全球 4 个国家同步运营,覆盖城市达 100 个,累计骑行 10 亿次,自行车产能占据共享单车行业70%。在全球共享单车行业,ofo小黄车连接单车数量第一,覆盖国家和城市数量第一,产能第一,用户量第一,订单量第一,用户累计使用次数第一。两年来,ofo做出的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但全场令笔者最为动容的却是ofo联合创始人于信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失败了,不配做公益。失败了,不配做公益这句话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另一个共享单车品牌摩拜创始人所说过的一句话:失败了,就只当是公益了。这句话曾一时引爆各大新闻头条。大家对于这句话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如果从普通用户来看,从这句话似乎能感受得到创业者面对失败的一种豁达、一种社会责任感,甚至会对创业者产生敬佩之心。另一种吃瓜群众的声音则是,如果成功了就是赚钱,不当作是公益吗?然而对于资本方来说,似乎有点不负责任。投资者的最终目的是回报率(不能否认资本方的出发点带有某种情怀),而不是投资做公益事业。但是对于创业者自身来讲,这句话又是怎样的定位?我们并不能随意评定,毕竟创业者本意是不想失败的。现如今,共享经济模式已成为社会服务行业内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共享经济的兴起让商业和公益融合起来,并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价值。对用户来讲,共享经济是一件利好的经济形态,这也是大众如此青睐共享经济形态下的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共享经济形态下产生了诸如Uber、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等商业模式。其中,共享单车的是为解决人们出行的最后 1 公里而生,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共享单车可谓是一个商业和公益的有机结合产物。但若想让资本方继续支持自己,而又能让自己坚持初心,不断在公益上也能做出一番成绩,那么首先就需要在商业上立住脚。一个成功的公益项目也要有能力养得活自己,更何况自身同样具有商业属性呢?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没有资本支持的情况下,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的话,又谈何去做公益?然而,在共享单车这个风口,ofo小黄车则是一个在共享经济形式下商业和公益都做的十分成功的案例。从商业上来说,与其他为了实现盈利还在不停忙碌的竞争对手不同,ofo早在去年已在一部分城市实现盈利,且在不断布局全球。据悉,目前ofo小黄车连接近 500 万辆单车,单车产能占共享单车行业总产能的70%,全球城市覆盖数已达 100 座、全球 4 个国家同步运营,累计的骑行人次已超 10 亿次。从数据上来看,ofo连接单车数量第一,覆盖国家和城市数量第一,产能第一,用户量第一,订单量第一,用户累计使用次数第一,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ofo一直雄踞共享单车领域的半壁江山。这些成就都是其他橙蓝白等共享单车品牌所不能匹敌的。从公益上来说的话,笔者认为ofo小黄车是自带公益基因的。这里不得不提一下ofo创始人戴威的经历,戴威是个热爱公益的人,他从北大毕业后选择了去青海省一个贫困县支教一年。而且ofo的团队是一个对自行车充满了热爱的团队,其初心为了方便人们最后一公里。前几日,ofo小黄车第 100 城拉萨也正式开始运营,ofo持续领先行业把共享经济的利好也带到了青藏高原。回归到当初戴威青海支教的事情,笔者认为拉萨投放运营也是一个怀着初心、充满情怀的举措。如今,ofo在公益的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就在 5 月 17 日,最后一公里已变成最美一公里。ofo小黄车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一公里计划。与联合国际最有影响力的组织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低碳环保的单车出行方式,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一公里计划旨在鼓励更多的市民能从一公里做起,从自己做起,选择单车出行,加入这场绿色行动。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将变成最美一公里!ofo将把每个月 17 日定为活动日,在每月 17 日活动间的收入将被用于与环保教育、城市可持续和气候变化相关问题的解决,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于信掷地有声地说道:我们相信,公益不是动动嘴皮子就算了。失败了,不配做公益。我们更相信,只有共享单车这个行业成功了,我们才能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无论从用户角度、资本方角度,还是自身角度来说,这句话似乎比失败了,就只当是公益了要更有说服力。商业上的盈利为公益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而公益行动更让自身品牌深入人心。ofo小黄车在这两者上已经实现了双赢。如今摩拜等其他共享单车品牌也在公益上紧锣密鼓地布局着,ofo小黄车之后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每一个和ofo小黄车并肩的人,都会相信:不论这条路多坎坷,它终归是要被骑出来的!而ofo小黄车也将一直坚持骑下去。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502.6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