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影厅已经变成过山车项目,影院追求沉浸体验新格式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1-01-05  浏览:56  海淘动态

近日,《赛车总动员3》成为皮克斯工作室首部以4DX格式发布的影片,这种新型放映格式由韩国首尔的CJ 4DPlex公司研发推出。4DX和一些新的放映技术致力于将传统的被动式观影,利用各种效果改造成一种更加沉浸的体验:震动旋转的座椅、配合影片环境的气流、气味、水流以及雾气和闪光效果。想象一下在看电影的时候坐上了主题公园的过山车,就是那种感觉。4DX和竞争对手们将焦点放在了超级英雄大片和动作电影上,当然动画电影对这个新格式也早已不陌生,2010年环球《卑鄙的我》就用了这个格式,去年迪士尼的《奇幻森林》和梦工厂的《功夫熊猫3》都尝试过这种新格式。不过,作为当今世界上最知名的动画工作室,16座奥斯卡小金人的获得者皮克斯现的新片也支持了这种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过山车的格式,则不得不说是个标志性事件。皮克斯的妥协,标志着电影行业正在挣扎着为观众提供在视频网站和电视上得不到的体验。而不管是能颤动的座椅还是超大的银幕,让电影变得更沉浸成为行业追求的热潮。不过,要让观众包裹到一个虚构的世界,仅仅靠一些技术和硬件是不够的。而在从业者努力将观众拉回影院时,这些新的放映格式很可能会破坏观众本来去影院的最终目的。市场下滑逼出新格式像4DX或者IMAX和3D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美国电影市场看起来是在缓慢增长,但事实是每年观影人数都在下降,这些增长其实来自电影票价的提高。过去10年美国的品均电影票价增长了30%,而北美的票房之增加了24%这是一个拉锯战,而好莱坞正在输掉战争。当有这么多娱乐方式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时候,对于影院来说这些新的放映格式有两个好处:为消费者提供在客厅享受不到的体验,另外可以借此提高票价。问题是,一个想法从商业角度看成立,不代表它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一个好的观影体验。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之后,众多的3D转制电影把观众恶心坏了。和3D一样,4DX的体验也分等级,有的让你看了就闹心(《钢铁侠3》),有的让你看完还想看(《星战前传:原力觉醒》)。笔者最近在洛杉矶看了一场4DX版的《神奇女侠》,这次观影很难说是愉快的体验。首先每张票多收8美元,同时一个4DX版的预告就让人有点恶心。和你预料的一样,看一个4DX版电影可能是一个有点违和的体验,但过山车体验也差不多嘛。不过,4DX标榜自己是多感官沉浸式观影体验,而正是在沉浸上,4DX这个格式是彻底失败的。4DX只能让观众出席 而不是沉浸4DX体验有两个特点,动感座椅和环境效果。座椅根据电影的镜头来进行倾斜、震动和翻滚等动作。如果不是为了追求环境特效,这些动感座椅还可以,但问题是它基本上是在配合所有片中的元素在动。《神奇女侠》有一幕,女主角向着摄影机射出箭矢,一股气流喷到向观众,模拟箭射向观众的效果;另一个场景,一个角色从马上摔下来,结果引发了笔者座椅靠背的一阵震动4DPlex公司称其为踢背(Back Kicker)作为一个沉浸式娱乐,这些元素之间根本不协调。4DX并没有采用一个连续的视角,将相互关联的体验带给观众,相反,它似乎只是在电影中加入更多的效果。4DPlex公司的创意经理Catherine Yi透露公司根据两个元素编排体验,一种是动态,一种是环境,不过目前公司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应该如何设计体验。Yi表示,公司在早期尝试固定一个角色的体验,但是发现可用的效果并不多,团队随后放弃这个想法,开始在体验觉得合适的地方加入特效。这可能是个哲学上的问题,最大化加入环境特效和只在适合的地方加特效成为一对主要矛盾。4D版的《神奇女侠》没有将我拉进电影,反而让我出戏。本来应该好好欣赏电影中的大战结果,而笔者却总是在想椅子为什么不断踢自己后背,这应该是4DX败坏观影体验的铁证了。电影绝非为4DX而成4DX的观影体验如此糟糕,主要原因还是将过山车式的动感座椅模式,嫁接到一个本来就不是为其而生的媒介上。主题公园的过山车体验,视觉效果是完全和动感座椅的运动配套的,两者结合能够模拟非常特定的效果,让观众们感觉自己确实飞到了宇宙。像4DX这样的体验会失败,是因为它们承载的电影,本来就不是为主观体验而生的。4DX的体验确实不是观众在家能感受到的,但也把本来舒适的观影体验变成了过山车项目。当然,对于那些故事不太连贯、角色不太吸引人的电影来说,这种新格式反倒可能合适《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就是第一部在美国上映的4DX大片。但是对于在故事上还有点野心的电影(也就是大部分普通影片),4DX可能会让你出戏。超宽银幕并非救星作为4DX的姐妹技术,想要加强观影体验的ScreenX同样尴尬。ScreenX和Barco公司都尝试在普通银幕之外,加上两块边侧银幕来增大视场角,实现超宽银幕的效果,前者的代表作是《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后者的是《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但总的来说,因为影片主体部分已经拍摄完毕,侧边银幕上展示的是一些补充性元素,让效果看起来更融洽。新格式拯救电影院?虽然有着各自问题,但4DX和超宽银幕的发展速度可是不慢。4DX在全球48个国家已经部署了380块银幕,借由Regal Cinemas的合作,北美现在也有9块4DX银幕。4Dplex公司的Yi表示公司在其他国家发展迅速,北美地区相对较慢。抛开体验不说,单说收入这些新格式可是值了票价。根据4Dplex公司数据,《神奇女侠》的4D厅收入要比普通厅高三倍,而《加勒比海盗5》的收入还要更高一些。当然,这样的高回报主要来自高票价,而不是观影人数或者观众的喜爱。不过这对影院来说是个好消息。如果这些新格式能够快速扩张,估计经济因素起的作用更大一些。好莱坞大片的窗口期在不断缩短,当人们在家可以看电影的时候,影院变身成过山车乐园或者VR体验馆可能真的会成为现实。观众的观影体验不在人们考虑范畴,这是影院纯粹的求生策略罢了。谢天谢地还是有从业者在单纯的考虑上映影片的质量,例如和IMAX合作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他的新片《敦刻尔克》即将上映;或者是改进激光投影的杜比,这些人依然在加强传统影片的观影体验,他们可没说拿什么沉浸体验和超宽银幕做噱头。他们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尽可能的拍最好的电影,让拿着爆米花的观众来看。当然,这种老派的方式仅限于优秀的内容,并且能和观众产生连接。当银幕上上一水儿的XX宇宙、XX续集的时候,也许4DX这样的体验也不算最坏的方式毕竟我们还是都去看了《新木乃伊》。后记近来有公司和国美合作了国内首个VR影院,相对于VR体验店,这个新项目看起来和我们想象中的VR影院更贴近。当我们不断怀疑传统院线什么时候会接纳VR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的是,院线需要VR主要是吸引观众,最终目的是让大家观看传统电影,而非VR作品。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部分成本较高的VR影视内容,都是IP衍生类型。当影院越来越需要这些新形式娱乐来吸引客流的时候,反而可能抛弃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更好的展示好电影给观众。归根结底,影院需要的不是好莱坞超级大片的5分钟VR体验,而是应该认真的问问六大:你们丫打算什么时候拍点好电影啊?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548.7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