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质审批或将被修正 智能电动汽车还在等“鲶鱼”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1-01-05  浏览:45  海淘动态

近日有诸多媒体报道,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发放或将暂停。一位知情人士称,最近半年,有关部门将暂停生产资质的发放,同时,抓紧研究提高现有的生产资质准入门槛。据数据显示,现已经获得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产能,几乎达到了2020年所有新能源汽车的预计销量,而目前拥有完整的整车生产资质的传统车企也已超过200家。由此可见,产能已经有过剩的迹象。与此同时,高端产能严重不足也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现状,像乐视、蔚来这样的新兴车企,在技术革新上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却可能因为技术研发所需周期较长,而有关部门短期内审批通过了很多低层次电动车企而占用了生产牌照,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低水平重复。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称,新增中外合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项目,将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中外合资轿车项目核准和企业数目的限制。可以预见,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将会进一步饱和,竞争也更加激烈。这一系列变化,可能是因为尽管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能已经足够大,但是真正的鲶鱼却还没有出现或者没有被放进池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新能源车企只有依靠技术的创新和升级,才能够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新能源生产资质审批鱼龙混杂据数据显示,现有的15家车企(北汽新能源7万辆、长江汽车5万辆、前途汽车5万辆、奇瑞新能源8.5万辆、江苏敏安5万辆、万向新能源5万辆、江铃新能源5万辆、金康新能源5万辆、国能新能源5万辆、云度新能源6.5万辆、兰州知豆4万辆、河南速达10万辆、浙江合众5万辆、陆地方舟5万辆、江淮大众36万辆)规划产能共约117万辆。我国2020年所有新能源汽车的预计销量为200万辆,而目前拥有新能源生产资质(拥有完整的整车生产资质无需申请新能源生产资质)的传统车企也已超过200家。虽传言尚未尘埃落定,但在绝大多数媒体看来,暂停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核原因一个是产能问题,一个则是目前获批资质的企业在技术研发层面的档次仍然偏低。15家获得新能源牌照的企业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有大型传统燃油汽车旗下的新能源公司,如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有新兴的车企,如云度汽车;甚至几家被市场边缘化专注于低速电动车(无法上牌上路)的企业都通过了审核。这样的审核逻辑让不少致力于高端技术和创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都摸不着头脑。6月12日,新华网援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产业研究院专家消息称,已经获准的纯电动乘用车项目中,有几家存在问题,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从背景上看,拿到资质的15家企业中,有8家都有传统整车企业背景,零部件厂商3家,低速电动车转型企业、车辆设计、能源供应商各1家。互联网背景的企业无一入局。这和当初开放资质时所期望的放几条鲶鱼进来,让社会资本和有互联网基因的科技企业带来新活力的初衷大相径庭。15家企业,普遍存在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恐怕没有哪一家能对传统车企造成冲击,更别说威胁。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认为。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涌现出不少互联网跨界进入到汽车行业的新兴车企,诸如乐视、蔚来等等,他们更符合变革传统汽车产业的鲶鱼特质,而这些造车新势力的典型代表尽管在智能电动汽车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不过在审批生产资质方面,均尚处于筹备阶段,未正式进入申请程序。据了解,《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中一共包含了17项准入条件,从技术、资金到研发等多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其中有8项否决条件,申请的企业只要有超过两项的,就会被认定为不符合准入条件。例如,申报方至少先要打造15辆样车并进行30000公里的实际路测,同时到专门的检测部门试验,进行正撞、侧撞、后撞等测试,在拿到合格的试验报告后,还有其他相关文件,这一系列流程在短时间内基本不可能完成。有分析人士称,新兴车企不得不重资产投入,筹备审批的过程本身就会造成产能浪费,同时也造成企业的资金压力过大。政策该甄别筛选出真正的技术创新者与此同时,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称,新增中外合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项目,将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中外合资轿车项目核准和企业数目的限制。可以预见,为了应对碳排放交易和即将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会有更多的大众江淮出现在中国市场,加上补贴逐渐退出,洗牌模式即将开启,这种形势下,我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产能将会进一步增加,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面临着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缺乏、充电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准入门槛和监管体系还不完善,产品良莠不齐,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这也使得国内的消费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仍然信心不足,可选择品牌和车型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很大程度上不是靠新能源汽车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当补贴政策稍有变化,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就呈现严重的下滑。对于新兴车企来说,一方面他们面临着生产资质审批和资金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他们必须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技术创新上。众所周知,真正想要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则必须致力于颠覆行业的创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均由贾跃亭创办,始终引领新兴造车汽车发展的乐视汽车和战略合作伙伴Faraday Future(简称FF)。FF的首款量产车FF 91,有着突出的动力性能,0到60英里加速时间仅为2.39秒,一次充电续航可高达700公里。同时,FF 91将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AI技术等注入汽车,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和智能终端。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乐视汽车也将与FF这套颠覆式的技术充分合作、一脉相承。FF正在进行的10亿美元融资的未来用途规划中,就包括设计其姊妹品牌LeSEE。充满创新和颠覆性的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产品若能顺利投产,必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在本轮的汽车变革浪潮中赢得优势和尊重,也将使得中国企业电动车产品摆脱在消费者心目中低品质的形象定位。对于刚刚起步的新兴车企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现如今,新兴车企的排头兵乐视正囿于资金链紧张问题。尽管创始人贾跃亭的力推之下,乐视汽车业务始终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但乐视庞大的生态体系也让乐视汽车面临着不少的压力。除了乐视正面临的资金问题,生产资质、技术创新和市场认可度等等都是摆在新兴车企面前的普遍问题。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发展机会和突破点。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为了在此次汽车大变革潮流中掌握主动,在发展智能电动汽车方面不落在其他国家后面,甚至超越他们,就需要相关部门对于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造车新势力进行更加有效的筛选,让那些真正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新兴互联网造车企业能够顺利的进入市场、引领市场,获得更多的扶持和发展空间。惟其如此,才能更好的抓住此次历史机遇,给中国车企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更多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548.7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