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最大的问题:商业模式难以建立竞争壁垒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1-01-04 浏览:24 海淘动态
6月22日消息,华尔街日报撰文称,Uber的下一任CEO将面临一个残酷的事实:Uber可能会沦为一家出租车公司,而不是科技巨头。不同于像谷歌、Facebook、苹果和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Uber并没能在其所在的市场筑起护城河。这是它的商业模式的一个根本性隐患。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致Uber下一任首席执行官的备忘录:公司的问题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Uber如今正在试图扑灭在联合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辞职后愈演愈烈的内部火势。由于公司在力争成为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的领先者的征程中出现种种的内部文化问题,犯下一连串的错误,卡兰尼克面对股东的压力不得不作出辞职的决定。根本性隐患然而,即便它能够克服种种的文化危机,走出诸多丑闻的阴霾,Uber还将要解决公司商业模式中越发明显的一个根本性隐患。Uber也许对技术很擅长,但不同于像谷歌、Facebook、苹果、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它的技术还没有证明能够在打车服务市场构成巨大的进入门槛。纵观全球各地,Uber面临着大量的竞争对手,而且它们已经在许多的地区拿下很大一部分的打车服务市场份额。即使Uber能够解决当下所有的问题,它能够达到投资方膨胀的期望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由于投资者期望甚高,该公司的估值达到了令人膛目结舌的近700亿美元,它也因而成为了全球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面对各方竞争对手的进犯,它极其需要筑起护城河。卡兰尼克上周宣布无限期休假,当时他写道公司必须要进化成为Uber 2.0,坦言公司需要对它的企业文化进行彻底的改造。但目前还不清楚Uber会如何化茧成蝶。Uber早期投资者米切尔·卡普尔(Mitch Kapor)说道,我们认为公司已经被逼到墙角,已经不再有继续犯错的余地。卡普尔曾在今年2月就Uber有毒的文化合写了一封致Uber的公开信,上周他向卡兰尼克建议,除非能够真诚地投身于Uber 2.0的建设,否则不应该回归公司。假如有灵丹妙药能够修复Uber的文化问题,那它的下一步将会是修复它的业务。最大竞争对手逐渐逼近Uber最初的发展策略更像是全速冲刺,而不是跑马拉松,打持久战。卡兰尼克以为通过早早积累更多的资金和市场份额,就能够将竞争对手统统消灭掉,因此他采取了激进的管理模式,将发展速度置于品牌道德之上。然而,终点线却从来没有真正出现过。据一位接近Uber的消息人士透露,Uber仍然相信自己出众的技术和数据科学能够使得它每单的运营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如果Uber是对的,而且它能够长期维持像这样的优势,那么它或许能够经受与竞争对手们的长久消耗战。但由于Uber和它的竞争对手都不是上市公司,所有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每单的运营成本实际是多少。在美国市场,从一些最重要的指标来看,Uber最大的竞争对手Lyft已经快速缩小与Uber的差距,而且它是在投入远远少于Uber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的。据Lyft发言人称,Lyft如今覆盖的市场数量与Uber持平,在大城市它在价格和服务速度上都能够匹敌Uber。根据跟踪信用卡交易的机构TXN Solutions的数据,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Lyft在美国打车服务市场的份额从10%攀升到了25%。为了抗议Uber内部的政治和性别歧视问题,民众在社交媒体上发起卸载Uber(#deleteuber)的活动,Lyft也因此受益,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Uber在郊区和通勤城镇的服务仍然相对较好,但Lyft正开始触及更多这样的地区,过去四个月里它覆盖的市场已经增加了150个。最重要的是,两家公司的收入都主要来自规模最大的美国市场并非巧合的是,Uber声称已经在该市场实现盈利。在作为另一主要战场的中国,Uber已经完全撤离。Uber继续大举进军国际市场,但为了实现这一增长,它正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数据显示,在2017年第一季度,Uber录得营收38亿美元,但亏损7.08亿美元。难逃厄运?在某种程度上,Uber仍然表现出很不错的发展势头:整体的打车需求呈现飙涨。Uber称,今年第一季度,它完成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尽管Uber仍会是硅谷最声名狼藉的企业,但它的发展势头现金储备高达72亿美元应该能够确保它存活下来。它面临的危险在于,没能支撑起680亿美元的超高估值。谷歌、苹果、Facebook和亚马逊无一是各自行业的先发者,但它们均拥有出众的技术和基础设施。苹果的品牌吸引力和专有的软件服务给它带来了定价控制权,进而能够创造出丰厚的利润。谷歌的搜索和广告技术远远胜过它的竞争对手。Facebook充分利用了威力随着用户量增加而强化的网络效应。亚马逊非常擅长为自己开发云服务,而后开始将它们出售给其它的企业斩获巨大的收益。而Uber呢?除了充裕的现金储备以外,它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可言品牌声誉已经受损了,它的应用也已经被广泛复制。Uber曾经或许可以宣称,拥有最多用户的公司能够支持最多的司机,进而造就良性循环,结合用户量优势和工程技术带来无可匹敌的顾客体验。如今,它的竞争对手数目众多,而且善于抢夺用户和司机,这意味着打车市场将变成一个吸引力远不如前、没那么好赚钱的市场。说到底,Uber或许就只是一家巨型的出租车公司而已。Uber以往渴望成为统治性的平台,使得从司机到无人驾驶汽车制造商的各方都得在它的平台上出售它们的服务。在麻省理工学院感知城市实验室(Senseable City Lab)主任卡罗·拉蒂(Carlo Ratti)看来,如今,Uber同样有可能会变成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要围绕价格和服务展开逐底竞争。面对这种竞争局面,合理的应对办法会是垂直整合。Uber不会用正式员工合同来锁定司机群体,但它最终有可能会控制无人驾驶汽车车队。无人驾驶汽车仍有可能给Uber带来奠定科技巨头地位的护城河,但人们也有足够多的理由相信它们将会给Uber的竞争对手们带来优势。Uber面临着改革一家亟需改革的企业的巨大机会。但即使Uber能够完成改造,该公司的董事会、员工和投资者仍要面对一个难题:对于Uber来说,避免沦为只是又一家打车公司的命运是否已经为时过晚。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