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保税区大整合,六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缺协作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04-24 浏览:163 海淘指南
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相继批准设立了六大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达100多个,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制约发展的诸多因素也逐渐暴露,因此亟待整合优化。
国务院办公厅9月6日印发《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下称《整合优化方案》),全面系统地部署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和创新升级,明确了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优化,将现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及符合条件的保税区一并整合为综合保税区。
“只是名称和功能上略有差异,现在不少监管区域已经陷入成本上升、利润下滑、外需不稳的困境,整合迫在眉睫。”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林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亟须优化
9月9日,甘肃省兰州市市长、兰州新区管委会第一主任袁占亭主持召开新区工作会议,听取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最新进展情况,要求综合保税区在“十一”前正式封关运营。
《华夏时报》记者9月10日致电兰州新区得到的消息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已于8月通过十部委封关验收,正在积极筹备正式运营。
据兰州新区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位于兰州新区机场东部物流产业区,规划面积2.86平方公里,于2014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打破了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地理瓶颈,但符合有关政策对保税区的监管要求。”甘肃省商务厅厅长杨志武称。
近些年,设立保税区成为各地争夺的香饽饽。5月8日,云南省目前惟一一家综合保税区——云南省红河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据悉,红河保税区自去年4月开始动工建设,未来不仅有拔地而起的标准厂房、川流不息的货运往来,还将是中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的特殊开放区域之一。
保税区建设得多不怕,怕的是发展起来形成混乱的局面。就此,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近日表态称,此前,各类保税区因功能不统一、大多“以制造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缺乏政策支持”等发展受限,亟待整合。
记者翻阅官方数据看到,各类保税区发展非常快。截至2013年底,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规划面积达到441.1平方公里,验收面积235.8平方公里。
据张广志介绍,1990年至今,国务院共批准设立了144个保税区,这几年通过整合优化,陆续整合掉30个,退出1个,至今还有113个,分布在28个省、市。
根据《整合优化方案》,此次整合的内容包括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类型、功能、政策以及管理。
“统筹考虑,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加快存量整合的同时,适度控制增量”。林凌对记者说,存量、增量一起控制,有利于保税区的良性发展。而通过加速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统一命名为综合保税区,其保税功能、政策优惠及监管模式最终也将统一。
明确时间表
不久之后,各类保税区将统一命名为综合保税区。
《整合优化方案》明确了整合的具体实施时间表:2015-2016年,严格新设审批,推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推动符合条件的各类保税区整合为综合保税区;2017-2018年,将海关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为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2019-2020年,按程序制定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条例。
据记者了解,这项整合保税区的工作始于3年前的2012年。当时,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实行总量控制,坚持按需设立,适度控制增量,整合优化存量”。
《意见》要求,在基本不突破原规划面积的前提下,逐步将现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及符合条件的保税区整合为综合保税区;同时,新设立的特殊监管区域,原则上统一命名为综合保税区。
接着,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提出,“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通过整合优化,引导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向贸易多元化、功能多样化、产业链高端方向发展,以推动自由贸易园(港)区发展。”张广志近日表示。
据张广志透露,此次出台的《整合优化方案》改革将分两方面:一是继续整合现有保税区的类型、政策、管理等;二是推进优化转型,包括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贸易多元、优化区域功能等内容。
张广志特别提出,保税区的基本定位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但并非“万能区”,由于其税收、外汇、监管等政策要求,不是所有企业均适合入区发展,比如涉及非保税企业就不能入保税区发展。
而一个保税区的设立,有望带动一座新城的崛起。
1990年上海外高桥(28.25, 2.57, 10.01%)保税区的设立,标志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我国的起步。此后,中国批准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6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00多个,分布在中国29个省份。
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不少保税区企业开始面临困境,如曾经在外贸总额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近年来不断下滑,直接影响到了保税区企业的生存状况。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9.3%,在外贸总值中的占比也回落至30.9%。
对此,《整合优化方案》明确“创新制度”是四大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借鉴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的成功经验,比如,要加快推广“单一窗口”试点经验等监管制度创新,已被列入了《优化整合方案》的近期(2015-2016年)目标。
不仅如此,《整合优化方案》显示,从鼓励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项目入区发展、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到促进区内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等多元化业务,再到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项目的境内外维修、再制造业务、电子商务、融资租赁以及期货保税交割等采取支持态度,为下一步保税区内产业结构、业务形态、贸易方式及监管服务优化升级等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办公厅9月6日印发《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下称《整合优化方案》),全面系统地部署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和创新升级,明确了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优化,将现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及符合条件的保税区一并整合为综合保税区。
“只是名称和功能上略有差异,现在不少监管区域已经陷入成本上升、利润下滑、外需不稳的困境,整合迫在眉睫。”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林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亟须优化
9月9日,甘肃省兰州市市长、兰州新区管委会第一主任袁占亭主持召开新区工作会议,听取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最新进展情况,要求综合保税区在“十一”前正式封关运营。
《华夏时报》记者9月10日致电兰州新区得到的消息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已于8月通过十部委封关验收,正在积极筹备正式运营。
据兰州新区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位于兰州新区机场东部物流产业区,规划面积2.86平方公里,于2014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打破了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地理瓶颈,但符合有关政策对保税区的监管要求。”甘肃省商务厅厅长杨志武称。
近些年,设立保税区成为各地争夺的香饽饽。5月8日,云南省目前惟一一家综合保税区——云南省红河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据悉,红河保税区自去年4月开始动工建设,未来不仅有拔地而起的标准厂房、川流不息的货运往来,还将是中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的特殊开放区域之一。
保税区建设得多不怕,怕的是发展起来形成混乱的局面。就此,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近日表态称,此前,各类保税区因功能不统一、大多“以制造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缺乏政策支持”等发展受限,亟待整合。
记者翻阅官方数据看到,各类保税区发展非常快。截至2013年底,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规划面积达到441.1平方公里,验收面积235.8平方公里。
据张广志介绍,1990年至今,国务院共批准设立了144个保税区,这几年通过整合优化,陆续整合掉30个,退出1个,至今还有113个,分布在28个省、市。
根据《整合优化方案》,此次整合的内容包括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类型、功能、政策以及管理。
“统筹考虑,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加快存量整合的同时,适度控制增量”。林凌对记者说,存量、增量一起控制,有利于保税区的良性发展。而通过加速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统一命名为综合保税区,其保税功能、政策优惠及监管模式最终也将统一。
明确时间表
不久之后,各类保税区将统一命名为综合保税区。
《整合优化方案》明确了整合的具体实施时间表:2015-2016年,严格新设审批,推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推动符合条件的各类保税区整合为综合保税区;2017-2018年,将海关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为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2019-2020年,按程序制定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条例。
据记者了解,这项整合保税区的工作始于3年前的2012年。当时,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实行总量控制,坚持按需设立,适度控制增量,整合优化存量”。
《意见》要求,在基本不突破原规划面积的前提下,逐步将现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及符合条件的保税区整合为综合保税区;同时,新设立的特殊监管区域,原则上统一命名为综合保税区。
接着,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提出,“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通过整合优化,引导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向贸易多元化、功能多样化、产业链高端方向发展,以推动自由贸易园(港)区发展。”张广志近日表示。
据张广志透露,此次出台的《整合优化方案》改革将分两方面:一是继续整合现有保税区的类型、政策、管理等;二是推进优化转型,包括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贸易多元、优化区域功能等内容。
张广志特别提出,保税区的基本定位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但并非“万能区”,由于其税收、外汇、监管等政策要求,不是所有企业均适合入区发展,比如涉及非保税企业就不能入保税区发展。
而一个保税区的设立,有望带动一座新城的崛起。
1990年上海外高桥(28.25, 2.57, 10.01%)保税区的设立,标志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我国的起步。此后,中国批准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6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00多个,分布在中国29个省份。
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不少保税区企业开始面临困境,如曾经在外贸总额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近年来不断下滑,直接影响到了保税区企业的生存状况。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9.3%,在外贸总值中的占比也回落至30.9%。
对此,《整合优化方案》明确“创新制度”是四大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借鉴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的成功经验,比如,要加快推广“单一窗口”试点经验等监管制度创新,已被列入了《优化整合方案》的近期(2015-2016年)目标。
不仅如此,《整合优化方案》显示,从鼓励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项目入区发展、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到促进区内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等多元化业务,再到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项目的境内外维修、再制造业务、电子商务、融资租赁以及期货保税交割等采取支持态度,为下一步保税区内产业结构、业务形态、贸易方式及监管服务优化升级等指明了方向。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