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一人捅破窗户纸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1-01-02 浏览:100 海淘动态
文/本刊记者王晶万达公子王思聪与聚美优品总裁陈欧一场关于翔的口水战,让备受争议的共享充电宝,成为共享圈中的网红。随后,因一线投资机构和互联网巨头的眷顾,共享充电宝瞬间化为神奇的风口。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2家创业公司入场共享充电宝领域,40天内获得11笔融资,行业内融资总额达12亿元,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融资额的5倍。参与投资的机构中,不乏IDG资本、高瓴资本、鼎晖投资等一线基金。此外,多家互联网巨头也已入局。腾讯成为小电的战略投资方,来电和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聚美优品宣布以3亿元人民币现金投资街电,并由陈欧出任董事长。市场硝烟弥漫,资本频繁布局,但蝇头小利的共享充电宝,其市场想象空间真的很大吗?获得资本加持后共享充电宝战局扑朔迷离2013年底,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在浏览淘宝双十一数据时发现,24小时内,淘宝共卖出200万份充电宝,他感觉,手机充电是个硬需求。第二年,袁炳松成立了来电科技,主打充电宝租赁。但挑起共享充电宝战争的,是来电科技的竞争对手,小电的一则融资声明。4月1日,维思资本管理合伙人王刚和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朱啸虎要去长沙参加第四届移动互联网岳麓峰会。出发前几天,王刚给小电科技创始人唐永波打了个电话,你也去跟大家认识一下,聊聊小电。为了让自己介绍小电更轻松一些,一直对外保密的唐永波在三月最后一天上午向媒体放出小电融资的消息。此后,街电科技紧跟而上,当天下午放话自己已获得A轮融资,来电科技随后也公布,自己也已拿到融资。在小电的带领下,所有拿到钱的公司都坐不住了,纷纷对外宣布自己已获得融资。10天后的中午,在北京的一座别墅里,刚从美国飞回来的街电CEO原源正和陈欧进行着长达数小时的激烈讨论。今年3月,在国外出差的陈欧手机没电时碰巧遇到了街电,此时的聚美急需依靠新业务寻找突破口,二人很快一拍即合。5月4日晚间,聚美优品宣布注资街电3亿元人民币,未来投入无上限。而小电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连获三轮融资,Hi电的第三轮融资也已完成,第四轮融资在启动中。在各自获得资本加持后,共享充电宝领域的战局更加扑朔迷离。一人捅破窗户纸,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周鸿祎的话很好地诠释了现阶段共享充电宝的现状。模式和技术创新是比充电宝租赁更大的事没有哪个领域会像共享充电宝这样,在行业发展之初,竞争就如此激烈。经历过网约车、共享单车大战的朱啸虎深谙其中之道:阶段要看融资能力,只有持续拿到足够多的钱,才有可能跑出来。小电的快速融资是为了构筑起资本壁垒。跟朱啸虎持同一观点的,还有美团创始人王兴。王兴曾给摩拜团队提过一个融资建议:融资应该一直融,不要只醉心于商业模式和产品,如果你没有融到足够多的钱,投资人对你没有足够的倾向,到头来还是麻烦。通晓融资之道的美团也已立项参与共享充电宝业务,由其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带队。在马化腾还在会上质疑共享充电宝是否靠谱时,腾讯投资部的钱早已打到小电科技的账户。来电的投资方,红点中国合伙人张涵也认为,资本在现阶段起到的作用是封锁通道,避免更多人入场。4到6个月的窗口期。这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经常被提及的一个时间段。共享充电宝被认为是典型的资金驱动型项目,参照同模型的共享单车的逻辑,共享充电宝行业现阶段都在不约而同做两件事:加快融资进程,快速跑马圈地占领市场。共享充电宝以极快的速度占领市场。如果你在北京,近期可以发现,公共场所多了很多共享充电装置。用户扫码就可以租借一个充电宝,或者实现付费快速充电。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从使用场景来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来电科技,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一台设备可放十几个充电宝。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街电科技,可以从一个没那么大的机柜里付押金后借出充电宝,一般单柜有6到12个充电宝。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线机一体,桌上有共享充电宝时不需要交押金,扫码付费后可以直接充电。资本投入是本轮共享大战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涉及到产品质量、地推人数、网点铺设规模速度、品牌认知、竞争对手、市场壁垒等,而这些又与盈利息息相关。当下,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租赁费用,二是押金,三是屏幕和充电宝承载的广告收入。在投资人眼中,这个市场有可能会涨到近百亿的规模。但目前来看,行业中还存在着许多难以规避的风险和压力。这一点联想创投执行董事顾正斌看得很清楚:如果不是资本进入,我们很可能不会如此早地讨论共享充电宝。资本的力量在创业中逐渐大过模式和技术创新本身,这是一件比充电宝租赁更大的事。因快捷带来的隐患不胜枚举投资人比谁都明白风险二字的含义,即使泡沫和压力一样巨大,共享充电宝还是一夜之间出现在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同时各家企业还加快了投放力度。来电在拿到投资后加快了量产速度;街电近期又与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未来每月生产50100万个充电宝机柜,到2017年底铺设500万个机柜;小电则称有供应链,月产能达到10万台,年底全国将铺设360万台;Hi电同样计划年底投放1000万台。就在各家企业大刀阔斧向前进攻之时,街电科技内部却发生了动荡。一个月时间里,街电核心成员纷纷离职,CEO王哲退出。他们出走的背后有一个投资人始终担心的问题浮出水面:共享充电宝是否值得被投资?启明创投曾深度调查过共享充电宝类项目,但在群雄逐鹿时并未下手。其合伙人黄佩华公开质疑,虽然人们使用手机时间在变长,共享充电宝的市场需求是有的,但未来会不会达到人们出门就不带充电宝,全部用共享充电宝的状态,还需要培养一段时间的用户习惯。另一方面,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快充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等实现以后,人们对充电宝的依赖是会降低的,所以其中存在不确定性。虽然共享充电宝这件事十分符合互联网思维,但其因为快捷而带来的隐患也不胜枚举。第一,整个行业面临技术变革的风险。一是电池基础的变革升级;二是充电基础设施改变升级后,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不会被进一步蚕食?第二,产品存在替代性风险。第三,行业易面临恶性竞争。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盈利模式单一。现有的三种商业模式,除了租借充电宝、超时收费等收入,剩下的就是机柜模式存在的潜在广告收入。广告收益只有在共享充电宝铺设达到一定密集度时才有可能实现,而大机柜通过买卖数据线获得收入的渠道,用户不一定买账。在现有模式下,想要实现全面盈利是相当困难的。第五是安全隐患。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安全存在隐患。以现有模式来看,桌面固定式充电宝安全系数较高,可移动的充电宝辗转多人之手,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企业或个人植入病毒,也有可能他人手机的病毒被充电宝感染后传播给其他用户,用户的数据隐私存在泄露风险。二是对人体安全的威胁。充电宝作为一种易燃易爆品,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系数,更何况共享充电宝被多人使用,用户使用不当、维修不及时等均有可能为共享充电宝埋下安全隐患。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再到共享充电宝,中国投资人对共享经济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好像冠上共享二字,一切解释不通的商业逻辑,就瞬间化为神奇的风口。没有拿到钱的公司,还在积极谋求融资;追上风口的企业也在全副武装,准备迎风而上。于是,这个本就拥堵的赛道又多了一些不经思考就一窝蜂而上的勇士,不幸的是,很多人可能还没等到开跑,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
上一页:
要想产品不死 先满足这三个标准
下一页:
共享汽车:看上去很美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