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被资本践踏就勇猛地引爆它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0-30 浏览:34 海淘动态
文/周航易到用车创始人今年4月,易到用车CEO周航在易到的全部股份已转让,这表示周航已出局易到用车。2010年5月21日,周航创立了易到。那时,百度上还搜索不到网络约车,99%的中国人还不知道Uber为何物,程维在两年后才创办滴滴。易到作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约车平台,曾经在行业里独树一帜。在经历行业洗牌之后,易到的市场份额已经非常小。创始人周航,原本想做风口上的鹰,享受翱翔的感觉,但无奈对市场的判断出现了失误,2015年陷入困境,接受了乐视7亿美元入股。2016年,乐视派新的管理团队入驻易到,周航逐渐失去了控制权。面对过往,周航复盘了自己的失败与伟大。为什么要做易到用车和许多人一样,我的人生梦想就是40岁退休,赚到足够多的钱,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就养老。当我真的快接近这种状态的时候,我陷入一个很大的恐慌,早晨醒来的时候,我不知道今天该干嘛。从2003年到2010年,前后差不多7年时间,我一直在寻找。最难受的时候,我妈还陪我去看心理医生。有一次我坐在我们家的院子里,盯着一片树叶,从脱落到飘下来好几十秒,我就一直盯着它看,直到它落在地上。那刻我心里有一个强烈的声音,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是要过一种富有创造力的生活。那一刻我下决心回国。回国做点什么,我也没什么方向,就是瞎想。我这个人从来不从资源角度想问题,我从来都是从用户角度思考,他们需要什么。我以前最怕去上海,在老的虹桥机场,排队等出租,一等就是一个小时。有一回,我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结果被告知排错队了。当时我气坏了,我就琢磨要是有一种商业服务可以解决我的问题就好了,走哪都有自己的专车,提供好的服务,应该有人会买单。从这个朴素的愿望出发,经过四五年的打磨,易到用车建立,成为中国第一个由汽车租赁公司、劳务公司、软件平台和乘客四方协议的约租车服务模式。一个开创者为什么不是领先者?现在回想起二十多岁第一次创业,犯了很多的错误。当时我聊以自慰,觉得这太好了,我在这么年轻的时候,付出这么小的代价,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以后我就可以避免犯这些错误了。后来,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我还是不断在犯错,这时我才发现,错误和失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2010年易到成立,那时候移动互联网还没兴起,投资者怀疑这到底有没有市场。同时政策风险如影随形,那个时候我们也迟疑,这个模式真的对吗?到2014年,Uber进入中国,滴滴、快的先后推出专车服务,整个行业进入超级白热化状态。互联网用车服务大战,大家疯狂烧钱来抢占市场。年初行业报告,易到还是第一,后面情况就变了。一个开创者为什么不是领先者?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我无数次问自己。第一,各家都打价格战的时候,我们的做法是绝不参战,结果很惨痛。2014年,红杉资本的周逵找到我,跟我谈了3个小时,但我拒绝了红杉的投资。后来这个行业融的钱越来越多,不断加码,我们没跟上,也就错失了机会。第二,今年我才想明白一点,共享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得便宜。你光靠品质的提升,聚焦在一个相对小的市场,指望着市场慢慢长大是不行的。第三,我觉得易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团队没有形成真正的合伙人文化。过去股权的比例比较少,沟通起来可能还是偏上下级的关系,没有真正的平等。公司真正需要的是背靠背的合伙人。一个人的公司是很危险的,如果你很英明、决策效率很高,别人都听你的,你可以快速带着公司一起往前走;但如果你做错了,可能半天都爬不出泥沼。一个团队需要相互激发、相互挑战,哪怕争执不下,也比一个人说了算好。创业本身就是一场腥风血雨竞争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一开始我们很固执,总觉得我们对市场的把握最准,我们就应该提供一个高品质、差异化的服务。凡是对手做的我们就不做,哪怕对手做得对。对手补贴我们不跟进,对手做任何行为我们几乎从没跟进过。我融资其实一直都不困难,在C轮的时候有机会拿很多钱,但是我们没要。一方面考虑股权会稀释,另一方面我是奔着盈利去做的,眼光全在客户身上。对未来竞争的血腥程度没有足够的预见,有一种鸵鸟心态,觉得对手不敢低价。回望过去,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你可以看到自己见识上的局限性,看到自己人性上弱点,看到很多走得不够好或者走错的地方。这都是人生的经历。创业本身就是一场腥风血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速度很快也很残酷,最后的结果不一定就事遂人愿。你不能指望大家按部就班,世界不是按照你的意志来发展,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创业者也不要懊恼竞争激烈,你放在20年、30年的周期里看,3年就出现一个大机遇,只要坚持下去,你就有10次成为巨头的机会。有人认为自打BAT介入,一个行业竞争的开始和结束就都由它说了算,我不完全赞同。BAT更多的还是战略防御性的投资,市场上出来一种模式,BAT的逻辑是你不能成为我的敌人,咱们先结成同盟军。在这个过程中,有战略的需要,我就把你全买了,不需要我就出去了。对创业者来说,这也不全是坏事。以打车为例,我跟阿里的人聊过,他们发现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再往后也没有看得清的战略目标,继续烧钱,还得给钱,索性放手,合并就是放手之后的结果。失败教会我的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从总量上计算,已经快速接近美国,在不远的将来甚至会超越美国。但中美创业文化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最核心的表现就是对失败的态度。在中国,我们都特别崇尚和追捧成功,我们会追随一切当下最红的公司、模式、人物。我们非常耻于谈论失败,我们会讥讽一切失败的现象、失败的人物。我们经常冷眼看着一家面临崩盘的公司说,我早就知道如此,你看,应验了吧。在美国则完全不同,没有人会乐于失败,但是人们会很平常地谈论和面对失败。创业真的有点像登山,你可以成功攀上一座高峰,所有人为你欢呼;你也可以就此谢幕离场。如果你想不断挑战更高的山峰和人生的极限,从终极意义上讲,你的宿命就是失败。如果一个社会还在耻于谈论失败、害怕失败、排斥失败,而只是崇尚成功的话,那我们不可能有探索意义上的创新,这是失败对我们全社会的价值。对个人而言,学习失败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失败、接受失败、解决失败、放下失败,从中获得成长。来源:中国商业期刊(中国商人杂志2017年第8期)
上一页:
再议亚马逊关键词填写及客户投诉应对实例
下一页:
我一手带大的公司 最后却把我残忍地踢出局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