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现金支付领跑全球 成现金支付有益补充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2-26 浏览:25 海淘动态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网络支付、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迅速,交易规模和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根据央行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支付行业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银行卡、票据及其他支付方式)已突破1200亿笔,交易金额超过3600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超1600亿笔,金额接近100万亿元。从全球可比口径看,2015年我国非现金支付笔数占全球非现金支付笔数的22.12%,增速是全球平均速度的4倍以上。从实践中看,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非现金支付方式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中国在非现金支付领域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人民银行的正确引领和我国支付行业持续创新密不可分,条码支付、云闪付、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不断地涌现,支付工具的多样化、人性化、便利化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通过微信预约挂号、缴费使人们摆脱了看病费时排队的困扰;通过扫码支付可以购买地铁票,在深圳可以直接通过微信扫码乘坐公交车,避免了突然发现身上没有零钱无法乘车的尴尬,应当说场景创新不但使移动支付快速融入了用户的衣食住行当中,极大地提升了生活便利化程度,而且还促进了新兴业态(如共享单车、智能停车等)的创新与发展。上周起,支付宝推出了无现金周活动,2017年8月8日恰好也是微信第三个无现金日。近期,关于无现金社会、无现金城市这一话题在社会上引发了很广泛的讨论,无论是褒奖者抑或是批评者,都没有否认电子支付带来的便利性和非现金支付的发展趋势,争议点在于如何在推广自身支付工具时保证支付服务市场环境公平有序。正如微信近日所提出的无现金活动不是为了消灭现金,而是为了推广环保、时尚、高效的生活理念,同时需尊重用户需求与商业规律。合理推广非现金支付方式,倡导引领智慧生活,有效满足多层次的支付需求,着重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非现金支付与现金使用的平衡。现金具有匿名性、是抵抗金融风险的最后手段,当前社会现金不可能被完全取代,包括笔者在内,很多人仍旧喜欢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感觉。即使在全球对现金依赖最低的北欧国家瑞典、丹麦、挪威,这三个国家2015年零售消费中仍旧有6%通过现金方式结算。一个国家的非现金支付比例与支付环境、居民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多重因素相关。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和地区间差异巨大,民众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部分地区使用现金仍将作为主要的支付方式,片面强调非现金支付不利于现金的合理流通。二是用户教育与用户选择的平衡。2014年微信红包的兴起,对于用户使用移动支付工具起到了极好的推广作用。同样,企业通过一定的奖励手段鼓励用户使用自身的支付工具也无可厚非,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16年移动支付调查报告显示,有近30.7%的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是因为优惠补贴活动多。但是支付机构同样要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不能为教育用户使用自身移动支付工具而主动限制用户使用其他支付方式,或者对用户使用不同的支付方式采取歧视性措施。随着移动支付方式的逐步推广,一些商家公然宣称拒收现金,只接受移动支付方式,这一行为近期引起了广泛质疑。在我国人民币现金具有无限法偿性,代表着国家信誉,任何商家故意拒收现金行为均是违法,这一基本常识应当在支付从业者和法律界人士中形成共识,保护用户对于支付机构、支付方式的自主选择权应当是支付企业恪守的基本原则。三是商户拓展与公平竞争的平衡。大家一般去餐厅吃饭看到本餐厅谢绝自带酒水就会很反感,但是如果看到有餐厅写在本餐厅吃午饭不得到其他餐厅吃晚餐会是神马感受呢?当前较好的支付市场环境来之不易,因此越是大的支付企业越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共同维护支付服务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在推广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同时不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采用低于合理价格水平定价、交叉补贴等方式拓展商户。四是数据采集与隐私保护的平衡。数据即资产,但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过程中更应当重视合理采集用户信息和用户隐私权的保护。目前,我国构建无现金社会的社会基础尚不牢固,法律及相关监管制度仍不健全,央行也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因此当前仍应当坚持在人民银行的监管与指导下,积极稳妥推广非现金支付,建立广覆盖、多层次、重安全、可持续的支付服务体系,满足多层次的支付需求。对于来之不易的市场及监管环境,每一个从业者都应倍加珍惜。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