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替代相加:互联网金融黎明困境的破解之法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2-22 浏览:27 海淘动态
文|孟永辉进入到互联网金融下半场,对于金融概念的创新,对于应用领域的拓展,对于技术工具的深化都在改变着我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原有认知。出现这种改变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面临着内外交困的情况,必须通过主动的求变创新才能改变当前这样一种状态。以普惠金融、金融生态为代表的金融新概念的出现,以区块链、虚拟货币为代表的金融新物种的萌发,以VR、AR、人脸识别等黑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都在说明互联网金融正在通过主动变革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变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关互联网金融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的探索似乎有些太过快速的味道,真正能够将某一个概念进行深度剖析和发展的并不是太多。这个时刻与互联网金融井喷期以P2P、众筹、信贷为代表的平台不断出现的时期有些相似,那个时期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率先介入其中,中小型的互金平台则通过更加细化的市场门类介入,从而让金融市场变成了一个非常活跃的存在。当下,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同样在进行新金融的诸多探索,而早已嗅到市场气息的中小型平台则早早便开始调头,开始了新的探索。深度调整时刻,互联网金融的黎明之困黎明之前往往是一天当中最为黑暗的时刻,而互联网金融当前所面临的市场状态与此刻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在政策监管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应当且必须变革才能应对市场变化,赢得继续发展的机会。在这样一个时刻,深度调整或许是破解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困局的关键所在。以概念为切入点的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金融需要真正改变。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由于流量的极大丰富化,只需要提出创新的概念和玩法就能够获得不大不小的一批拥趸。所以,我们可以将那个时期称之为概念至上的时期,实质意义上的改变没有太多涉及。进入到深耕时期,互联网金融早已过了那个单单依靠一个概念就能够吃遍天下的阶段,必须对用户进行更加深度的运营,对行业进行更加贴切的了解,才能在维持现有用户的基础上做出改变。互联网时代出现的P2P、众筹、信贷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变成的一个个被实验的样本,而这个外部手术刀则来自于互联网金融的真正改变。无论是阿里、百度的人脸支付,还是风靡大街小巷的无人便利店,他们都在用能够直接与用户产生联系的方式来给这个行业带来改变。互联网金融同样如此。很多平台现在不再将目光仅仅局限在流量的获取上,而是如何在用户习惯已经转移到互联网端的当下,借助新的模式和手段获得新的增长。同单纯地依靠打概念牌不同,这个时期更像是一种深耕,一种全面介入。大数据加入风控环节、区块链技术优化支付流程、黑科技提升支付体验……这些新的改变无一不是在通过深度介入来给互联网金融带来改变。当金融产品足够丰富,太多的金融产品对用户来讲将会是一种负担。经过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井喷式发展之后,当前市场当中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已经相当丰富,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用户不是担心没有金融产品,而是担心没有真正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因此,在金融产品足够丰富的当下,如何从海量的金融产品当中找到真正适合用户的那一款成为用户真正需要的。以众筹为例,以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为代表的众筹平台正在通过让用户真正参与到项目的运作、风控、兑付等流程当中试图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在保证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同样带给用户别样的体验。通过将项目回报与用户日常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用户参与项目的过程就是一个获取回报的过程,用户投资项目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项目进行再度考察的过程。以精准、精细化的运营来改变粗放式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与体验低下,即使是在金融产品足够丰富的时刻,用户同样能够较为便捷地找到心仪的金融产品。因此,当金融产品足够丰富的时候,如何对金融产品进行精细化的运营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对于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来讲同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回报方式的多样化、金融产品的精准化、参与当时的多样化都在试图破解这样一个难题,并为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找到方向。互联网仅仅只是外部渠道,金融本质同样需要发生变革。其实,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受到政策监管层面的限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互联网金融仅仅只是将互联网看作是一种渠道,对于金融行业本身来讲并没有太多创新。而在这样一个阶段,金融的本质如果不发生改变的话,就无法解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之困,因此,只有深度调整才能实现破局。区块链技术、ICO、虚拟货币等新生的概念其实都是基于金融本身衍生而来的,它们本身就具有金融的相关属性。在这个时刻产生的金融相关产品才是能够真正丰富并发展金融本身的力量,才能推动金融本身有所改进,而不仅仅只是通过渠道的方式来实现金融端的增长。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并不能给金融行业本身带来太多改变,而只有在新的技术不断与金融行业产生化学反应的当下,新生的金融类型才能成为丰富金融门类的一份子,并能够推动金融行业真正意义上的进步。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互联网金融本身固有的这些问题注定了其将会遭遇到黎明之困。而在最黑暗的时候,同样是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新尝试、新探索会层出不穷,主动变革的愿望将会空前强烈。但是,想要做好这个时刻的改变并不是一件易事,只有牢牢抓住一个要素才能实现真正破局。成功破局关键,互联网金融的重生之法很多人对于即将到来的金融科技时代寄予厚望,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想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于金融行业将会与科技行业产生一场更加深度变革的判断。想要获得互联网金融的成功破局,必须真正了解互联网金融的重生之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互联网金融的成功破局。新技术与金融各环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通与融合。其实,科技与金融的融合绝不仅仅像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仅仅只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简单相加,它具有更加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新技术应当与金融的每一个环节都产生了深度的联系,并真正实现了用户体验的提升。比如,我们人脸识别的技术可以和支付的环节相互联系,减少了我们需要用手机扫码支付的环节,只需要站在支付系统的前面进行人脸识别便能够完成支付;比如,我们借助大数据的系统,打破了传统的数据分析仅仅局限在某个行业或某个环节的限制,通过不同行业的数据的融合和整合,获得一个更加全面的分析,从而为我们的风控提供更加精准科学的借鉴;比如,我们能够借助数字化的协议来建立一种基于科技端口的货币表现形式,在当前的货币表现形式之外找到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但是,仅仅有了这些改变还不够,这些仅仅只是金融行业的某个环节和流程的改变,我们只有通过新的技术将这些已经发生改变的环节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新的事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头换面而不是浅层的概念的改变。以众筹为例,在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等众筹平台上,我们给用户的回报可能依然是以收益为主,这其实并没有给金融行业带来太多本质的改变。如果我们能够将收益的形式以另外一种形式表达出来,那么或许用户在获取收益的过程当中所获得的是另外一种不同的体验。金融与科技的真正融合是金融不再是金融,科技不再是科技。互联网金融之所以会面临诸多的痛点和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两者在经历了融合之后,互联网依然是互联网,金融依然是金融,两者之间没有真正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东西。在互联网金融破局的关键阶段,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结果必须是金融不再是金融,科技不再是科技,这样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变。金融不再是金融的意义是金融脱离了当下我们对于它的既定印象,转而以一种新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传统我们对于众筹的理解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另类的募集资金的渠道而已,而通过其与科技的融合之后,众筹或许以众筹科技的形式出现,借助它我们不仅能够能够募集资金,甚至还能获得其他类型的资源。对于科技来讲,它们在与金融行业融合之后,不再仅仅只是金融的一种支撑方式,而是产生了一种新的物种,这种新的物种可能是大科技,这种科技有金融属性,又以科技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因此,金融与科技融合的结果就是要金融不再是金融,科技不再是科技。只有这样,互联网金融才不会仅仅只是一种形式的改变,而是有新事物产生的改变,这种改变才能给行业注入新的活力,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用户体验只是外在表现,金融本身的改变才是终极追求。互联网金融想要破解当下的发展难题,其解决的根本不在于用户体验本身,更多的在于金融本身的改变上。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当前P2P的跑路受伤的是用户,难道我们不应该提升用户的体验吗?其实,这仅仅只是一种外在表现而已,其实质是金融本身出现了问题。比如,项目运作不当、风控措施不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由金融本身的问题造成的。破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难题绝不仅仅只是解决用户体验这么简单,其实质依然是改变金融产品本身。同样以众筹行业为例,我们看到以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为代表的众筹平台之所以能够在如此多的众筹平台当中脱颖而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正从金融产品本身着手,通过金融产品的优化来反向推动用户体验的提升。因为用户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收益能不能真正得到保障,而真正能够保证用户收益的恰恰是金融产品本身。赢得互联网金融的破局必须要从金融本身上着手,通过改变金融本身上着手,通过金融本身的改变来反向推动用户体验的提升。因此,用户体验的改变仅仅只是一种表象,而金融本身的一些改变或许才是互联网金融真正需要着手进行改变的结语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发生和发展,说明互联网金融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如每一个变革都蕴藏着无限的机会一样,互联网金融的此轮变革值得关注。深度改变金融本身、强化金融与科技之间的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通与整合或许将会成为正在深度转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在金融科技时代赢得市场的主要抓手。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媒体人,专栏作者。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全网覆盖粉丝数20万+。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