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脸识别,你需要知道的事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2-16  浏览:66  海淘动态

苹果的秋季新品发布会后,iPhone X就陷入了段子手的围攻。妹子们打算给自家的小哥哥买,以便他睡着之后可以尽情刷脸;深陷雾霾包围圈的京津冀地区人民表示,摘口罩刷脸难度太大;卸了妆连亲妈都不认识的姑娘们担心,到晚上手机就不认识她们了……不论如何,群众们对于刷脸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那么,人脸识别到底是怎么实现的,我们是否该为iPhone X的天价买单,有些技术上事儿,你需要知道。人脸识别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其实,刷脸并不是个新鲜事。早在2015年3月,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的开幕式上,马云就向德国总理默克尔展示了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随后的几年中,华为、腾讯、小米纷纷跟进,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展示了自己在人脸识别技术上的实力。Amazon火爆一时的无人超市,就是使用人脸识别,对用户进行行为追踪及结算支持的。那么,已经发展多年的人脸识别技术,为什么没有被大规模使用呢?这里至少涉及3个主要因素。第一,硬件。此次,iPhone X在红外摄像头的基础上增加了点阵投影仪,形成了3D结构光技术;通过光点照在面部所呈现的大小和扭曲度,最终拼合成3D头像用于身份验证。这不仅解决了活体识别的问题,也规避了由于用户发型、佩饰变化而带来的识别障碍。但由于设备存在技术门槛,对厂商的解决方案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安卓系统手机对刷脸的全面使用存在时间差。第二,软件算法。在硬软件结合的工作模式下,iPhone X优秀的硬件配置,极大地支持了Face ID的算法提升。强力大脑A11Bionic芯片,将AI技术导入手机;拥有专为机器学习打造的模块、和存放用户生物信息数据的仿生隔离区,在经验学习中支持算法不断改善。而安卓厂商,由于在产业发展中的话语权有限,依靠一家之力,投入高额研发成本,进行硬软件开发,支持算法升级,难度较大。第三,全链路的安全保障。从硬件、芯片、传感器,到操作系统、应用层,整个生物识别过程涉及模块众多。苹果从硬件的自主生产、到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发,对全链路进行了严格的把控。封闭的iOS,为人脸识别的安全加码。反观安卓,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也意味着链路中的每个角色都难以把控全局;一家漏洞、百家风险,互相之间接口断层的问题,为身份识别认证预留了安全隐患。安卓环境下生物识别认证的安全保卫战开放环境下的安全防御,离不开生态伙伴之间的协作联合。2015年6月,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联盟(IFAA),在蚂蚁金服、中国通信研究院、华为、三星、中兴等企业的联合倡议下成立。联盟团结了包括手机厂商、芯片厂商、应用方、测试认证机构、行业安全厂商、硬件厂商、智能设备厂商等不同角色的会员企业。通过定期的工作组会议及合作研发,联盟推出了一整套同时支持iOS和安卓的、金融级的、全链路标准化行业身份认证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通过规范协议标准,让采用IFAA协议的各方通过协同,共同实现了全链路的安全保障。不仅如此,依托蚂蚁金服、华为、小米等国内科技巨头的技术实力,IFAA不断推进与安卓厂商、芯片厂商等生态伙伴的联合研发,通过产业链整合及解决方案创新,加速了硬件能力的进步。面对iPhone X仍无法解决的双胞胎识别问题,IFAA通过整合行业解决方案,支持应用方不断优化软件设计、提升算法能力,有望最终实现解决。从硬件、软件算法、全链路安全保障三个层面,IFAA持续联动生态伙伴,在兼容iOS的同时,支持安卓提升在身份认证方面的安全能力。尽管目前Android系统尚无FaceID的API,但IFAA的技术体系并未因此受限。蚂蚁金服及一些主流的人脸厂商、手机厂商、芯片厂商,已经参与到IFAA本地免密工作组中,就本地人脸识别技术方案和标准展开合作研发。据悉,蚂蚁金服有望在今年年底,推出基于本地人脸的支付和解锁功能。功能上线后有望实现,用户本人操作手机时,无需额外操作即可登陆或支付,操作体验的便捷性将大为提升。每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来自于行业内持续的协作或竞争。在iOS和安卓两大阵营的对峙中,生物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新的战场。无论是硬件、软件算法还是全链路的安全保障、新技术的持续进步,最终惠及的将是每一个用户。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680.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