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C案例】芥末:漫步中国风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0-23  浏览:59  海淘人物

她是淘宝上的漫步者,三年三皇冠;她行走在时尚里,又同样欣赏传统的中国文化;她要和流水线上人手一件的衣服保持距离,不那么快速丢弃。她是芥末,一个原创设计师品牌。芥纳须弥,滴水藏海。这是芥末更深层的含义,微小其实容纳博大,只因角度不同。创始人徐晓彦和赵爽更幻想着,能在服装的设计中,包容各式各样的中国文化,让服装有情感和生命力,做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风潮牌。画轴定位芥末是为数不多的先有品牌、后有产品的淘宝店铺。先选择一个类目,从市场上批发外贸货,再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做调整,从而找到细分市场,这是大多数淘宝细分领域店铺的发展路径。而芥末恰恰相反,从创业之初,便根据自己喜好,找准细分领域的方向。她要做细分领域的领头羊。最初,徐晓彦和赵爽一同在一家新加坡纺织品公司担任设计师,但床品的销售量有限,一旦设计太有个性,往往喜欢的消费者有限,因此她们的很多想法都无法实现。女装则不同,作为快消品,每年的销售量巨大,哪怕是一个极其细分的类目,也都不可小视。对设计的执着,让她们一拍即合辞职创业。起先,她们尝试着做些自己喜欢的衣服,送给身边的设计师朋友,他们纷纷建议应该拿到淘宝上去卖。2009年,淘宝已经风生水起,但徐晓彦和赵爽却对互联网一窍不通。徐晓彦打趣地说:我是个网盲,当时连QQ也不用,更别说在淘宝上卖东西。接下去整整一年,她们俩都在给自己补课。她们整天混迹在淘宝上,搜索各种店铺,分析他们的消费人群和产品定位等等。在当时,淘宝原创设计师品牌并不多见,裂帛、阿卡便是屈指可数的原创设计师品牌。这些原创店铺的存在,多少让芥末有了尝试的信心。究竟应该以怎么样的风格切入,怎么进行品牌定位,会是怎样的人群,又该如何定价呢?徐晓彦和赵爽开始做市场调研,她们甚至画出一张张涵盖各种优劣势的定位轴分析图。徐晓彦喜欢瓷器,喜欢绘画,国画油画都爱;赵爽喜欢京剧,喜欢收集扇子。这些爱好都在定位轴分析图上指向同一个方向中国传统文化。纵观线下市场,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式服装都是中老年服装,正正经经的大盘扣,或者花盘扣,颜色相对来说较为俗气,面料上会采用扎染、蜡染,或特别具象的绣花。并没有真正让年轻人接受的中国风。除此之外,中式女装在消费者定位上,无论是旗袍还是民族风的品牌,大多集中在妖娆女性或者知性小女子,中性范的品牌几乎为零。她们一致认为,市场上需要一个中式元素和时尚相结合的品牌,而恰巧,中式文化、中性范儿、帅气风正是徐晓彦和赵爽发自内心的喜爱。在她们看来,可以做出一个与裂帛完全不同的中国风。裂帛的设计,更偏向民族,风格则偏向于绘画中的工笔,细致具象,通过蜡染、绣花来表现传统民族元素;而芥末更像是国画中的写意,是一种意境感,偏向于广义的中国风,甚至会改良龙、鹤等传统皇族文化的图案。夸张搭配做创新2010年3月10日,芥末正式在淘宝开业。第一季的设计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规中矩的新中式上衣,搭配夸张、高调的哈伦裤,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撞。万万没想到,徐晓彦提前将新款图片放到网上,便有客户询问并完成成交。之后,几乎每天都有销售,这让她们喜出望外,更坚定了对品牌定位的信心。徐晓彦是这么理解的:如果想做中国风,年轻人才是需要拓展的市场,必须加入年轻的元素,而哈伦裤是搭配中式上衣的不二之选。她认为这种源于阿拉伯妇女的裤子,从随意性、舒适性、垂感、线条来说,更偏向于东方感的低调,与印度瑜伽、中国太极一样,有一种柔中带刚的感觉。所以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两种风格,在内在的精神气却是统一的,所蕴涵的意味也相同。事实上,要想扩大细分领域的受众群,完美的搭配尤为重要。多数消费者并非设计师,一旦担心会搭配困难,购买的意愿便降低30%,因此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解决后,转化率自然上升。芥末的销售数据显示,消费者大多是成套购买,即使买了单件的衣服,也会因为没有裤子可搭配,又重新下单。有趣的是,这种视觉冲击大的服装搭配,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却超乎想象,而且年龄跨度也非常大,从九零后到六零后都有。从第一季设计开始,中式上衣搭配哈伦裤,已经成为芥末的经典,更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越做哈伦裤越喜欢,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版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众所周知,裤子是服装品牌最不重视的品类,品牌商更愿意把心思放在上衣、连衣裙,而不会在裤子上下工夫。而芥末为了能更好地搭配上衣,无意间涉足哈伦裤,却又成了这个类目里最具个性的品牌。甚至有不少消费者是先爱上了她们家的哈伦裤,再爱上她们家的风格。除了搭配上的创新,芥末还在中式文化上做了广义的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包含道教、佛教、宫廷、皇家和江湖等多种文化,可融入设计的元素太多。而不局限于哪个固定点,突出呈现一种东方感觉。在设计上,芥末为传统中式上衣增加新意。例如,大多数中式上衣会选用盘扣,而为了让年轻人接受,芥末会改用翡翠扣等等。自始至终,徐晓彦和赵爽对自己设计的每一款产品,都会来回反复穿,再反复改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徐晓彦形容芥末的发展是V字形,慢慢拓展芥末的风格,接受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而这群推崇芥末的消费者,大多是来自北上广、香港等一线城市以及台湾的各类潮人,尤以艺术家、设计师、杂志社的编辑居多。京剧大师王佩瑜就特别喜欢芥末,每次演唱会都穿她们家的衣服。由于王佩瑜的角色是女老生,所以打扮比较中性,以前常苦于找不到适合的衣服,而芥末恰巧弥补了她的缺憾。耐不住寂寞的弯路从设计图纸、面料选定到打版、拍照上新,再到成衣发货,都是徐晓彦和赵爽亲力亲为。毕竟手工制衣速度慢,一天售出三四件,她们俩的生产便达到饱和状态。一路慢走的芥末,每一步都踏踏实实。随着订单量的增加,芥末开始招聘制衣师傅,以及售前售后客服,当一切准备就绪时,芥末反倒开始怀疑自己的品牌定位。2011年夏天,淘宝原创品牌初语开始大打广告,从原先专做打底系列,转向把品牌整合成文艺女装,并迅速蹿红。这让几乎是同时代店铺的芥末压力倍增。徐晓彦和赵爽开始不断自问,是不是芥末太有个性,定价过高,使得消费者太小众?是不是也应该开始朝着文艺范,或者大众款走呢?很显然,芥末是耐不住寂寞了。当时的芥末,每天的销售额在三五千元,还配备了客服及制衣师傅,如果一直做这么窄的产品,根本无法养活整个公司,于是我们开始拓展自己的产品线。赵爽这样回忆曾经走过的弯路。这年冬天,为了节约成本,芥末一改之前定制面料的习惯,而是去市场选择大众面料,同时为了防止卖不出去,就把产品往平庸款上设计。不仅如此,她们还从外贸工厂批发了一批针织衫,来扩充基本款。只是这样的改变老客户并不买账。随后,她们发现之前每次上新都必入货的老客户消失了,而消费者的反馈也如潮水般涌来,一句句质量差、毫无设计感的评价,让芥末觉得这个冬天格外寒风凌厉。回忆这段弯路,赵爽用策略性失误来形容。这不是属于芥末的路。徐晓彦和赵爽开始不停地交流和反省,找各种原因,她们一起坐地铁十有八九会因为聊天坐过站。她们开始想,为什么一开始店铺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都能有销售,反而现在流量多了,但是成交量却一天不如一天?当局者迷,在坐过很多次地铁后,她们才终于恍然大悟,芥末的品牌定位并没有瓶颈,缺少的只是坚持。既然无法走大众化路线,就索性将中国风细分领域做到极致。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精神领域也开始提倡中国文化的复兴,需要追求与精神内涵有契合的东西,而不只是接受外来文化。徐晓彦认为,这就是芥末存在的价值。为此,她们悬崖勒马,很快恢复了原先的定位。有数据显示,芥末的重复购买率在35%以上,平均客单价在360元左右。如今,进入芥末店铺的客户一般只有两种,一种是接受不了,直接关闭页面,另一种是喜爱至极,新客户会尝试性地买一两件产品,对品质认可后,就会源源不断购买。还未逾越的瓶颈芥末一直在坚持做自己喜欢的衣服。起初,徐晓彦和赵爽对电子商务市场不了解,甚至没有进行成本核算,使得芥末最初的定价过低,入不敷出。芥末的面料是定制的,和市场上的面料不一样,成本自然上涨。而且做唐装的师傅和做大众款衣服的流水师傅不一样,为了保证精工细作不会要求产量,每件衣服的人工成本也提高了。万不得已,芥末只能涨价,这也导致了一部分消费者流失,好在喜欢芥末风格的消费者,大多冲着风格,而非价格。徐晓彦知道自己的管理能力欠缺,便尽可能保证货品不积压,把风险降到最低。在定制面料时控制数量,宁可单价成本高,也不能压过多面料。在一款产品没把握的情况下,订200米的面料,价格会比1000米高得多,但她绝不因贪便宜而提高风险。如今,进入芥末店铺会发现,二十天之后上新的产品已经挂在店中。赵爽解释,芥末的产品,大多数是做预售,提前上线,是希望能从后台数据看消费者的收藏情况,看哪张图片的点击率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备货。但如此一来,抄袭也就在所难免。对此,徐晓彦并不害怕,她甚至觉得,芥末所在的细分市场中,还没有出现竞争对手。产品才是最大的竞争力,抄袭永远只能仿形,而内在的神必须是和设计师天人合一的。从开始到现在,芥末几乎没有做任何推广,只做过简单的直通车广告。除了她们不知道如何做高性价比的推广,还在于她们没有强大的生产链做支撑。作为一个设计师品牌,真正的瓶颈是在运营管理和生产链。徐晓彦常自嘲,学艺术的人思维比较混乱。她也清楚地意识到,一旦销售量增加,供应链将是个大问题。目前来看,芥末的衣服都需要7~30天的预售周期,2012年底,芥末的生产链一直处于饱和状态,订单根本做不过来。好在,喜欢芥末风格的客户都不会特别较劲,并非一定要48小时发货,她们更愿意等。对于这群挑剔的消费者而言,不对味的衣服怎么穿都别扭。(来源:天下网商 文/张洁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034.9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