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案例】iDoctor:家庭慢病科学管理平台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0-14 浏览:61 海淘人物
iDoctor创始人杨连军是一家医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员。科学家是如何创业的?为大家解读iDoctor的创业思路。创业研究课题的延续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每换一家医院看病,就必须重新建立一份病历档案。我们向陌生的医院和医生描述自己的病史,大都只会把自认为相似度极高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心脏病和骨科病或者肠胃炎是否互为重要影响因素,我们自己不懂,医生也不知道,因为病历数据很难连续、完整地呈现在医生面前。每个医院的病历,名义上是属于个人的,但是从使用角度上来说,很难真正的属于个人。病历分散在各个医院这个事实本身,就是拥有完全个人健康档案的天然屏障。所以,有时我们看病其实看的只是我们的身体在某个时点的表象,前因后果很难被医生快速准确的捕捉到。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就医效率。这是一个很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为此,国家也曾为此设立多个课题进行研究,其中就包括杨连军所在的研究机构。杨连军对投资潮表示,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由于中国的人口状况和实际国情,这个课题很难在政策层面得到有效解决。但美国倒是花了几十亿美元,部分实现了病历数据互通这个构想,这里,杨连军举了凯撒医疗的例子。于是,杨连军就想,是否也可以通过商业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在与几个有医疗器械、互联网、软硬件技术以及商业运营等工作背景的朋友几番讨论之后,iDoctor就此诞生。目标打造家庭慢病科学管理平台居民健康数据来源有两种,一是个人的居家测量;二是医院、医疗机构的检查报告。某一时点的健康档案,应该是一个线性数据,这样才能结合全面的病历记录,得出相对准确的病情分析,以更好的对症治疗。这就需要我们每天积累体征数据,以及完好地保留过往的全部病历记录。杨连军把这个过程称作家庭慢病管理。对于家庭慢病管理的发展,杨连军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家庭慢病无管理。以前我们的家用医疗测量器械只能得到一个数字,有些人会用笔记录,有些人则发现数字在正常范围就不管了。而且病历的保管只能以纸质的形式存放,甚至有些人把病历作为报销凭证等用途使用之后就不再留存了。就算有心细的人保存完整,医生也大都没时间仔细阅读一大摞纸质病历;第二阶段,家庭慢病自管理。现在,我们使用的医疗测量器械可能会有记录的功能,现在的移动设备也会有录入数据的功能,可以比较方便的记录数据。医院会有自己的电子档案,而且有些医院的电子档案系统做的相当不错,但是,医院间的病历资料依然是互不流通的,我们依然需要自己保留纸质病历;第三阶段,家庭慢病的科学管理。这是iDoctor可以实现的功能。iDoctor的测量仪可以将测量结果上传到云端,也可以把病历拍成照片录入,之后自动把照片还原成各项数据,录入用户私有的病历表里。至于这些健康数据以及病历是单纯作为个性化病历方便就医的时候用,还是进一步接受云端的医疗指导服务,就看用户自己需求了。这样,就在用户个人层面上,实现了健康档案的收集及个人化。道路认真做硬件,提升大众的基础健康管理水平iDoctor智能医疗测量设备,可以连接配套设备测量血压、血糖和心电图iDoctor的平板电脑和测量设备并不是便携式的,只能放在家里用。这与现下一些新兴的智能医疗设备的设计理念是相反的。杨连军对投资潮表示,医学测量首先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我们要保证测量结果的尽可能准确。其次,iDoctor的目标用户群体,正是传统血压计、血糖仪的用户群体,也就是中老年人,而且,心电图的测量功能也决定了iDoctor不会是一件追求便携的设备。iDoctor最典型的使用场景就是老人居家使用,子女在外用手机关联,时刻关注老人身体状况。不说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将来,就是现在,一般稍微有点条件的家庭,也都会在家中备有常规的血压计等医疗器械。iDoctor的市场定位就是给广大传统医疗测量器械使用者的设备升一级。杨连军也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东西还是以前的东西,只是用着会更爽,我们不想让用户培养一种习惯,因为iDoctor本来就是用户所习惯的。小编个人的兴奋点,其实是可以在家绘制心电图的功能。因为家用心电检测设备确实很少。在商业计划中,iDoctor目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做好产品,然后卖好产品,至于有了足够的用户和数据之后,可以做的事情太多,那是下一步想的事情。杨连军多次向投资潮强调,iDoctor的竞品,只有传统家用医疗器械。iDoctor目前正在筹备天使轮融资,目标金额是500万元人民币。本次融资资金主要将用于药监局的器械认证和硬件的完善及量产。希望得到有相同理念的投资人关注,也同样欢迎想来一起创业的精英加入。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