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上演“冰与火”并存挑战 一些村淘点靠政府补贴存活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1-24 浏览:34 海淘人物
农村电商,被誉为蓝海!过去一年,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成了电子商务领域的重头戏。有电商研究机构预计,今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4600亿元。然而,现实中,农村电商的发展却在上演着冰与火并存的挑战。在轰轰烈烈的电商进村过程中,质量标准缺乏、物流成本过高、农民电商意识薄弱等问题正给迅猛发展的农村电商带来新的风险。近日,一份农村电商调查显示,在残酷的市场风险面前,湖北一些村淘点每月靠政府补贴才能存活。农村电商吸引10万新农人湖北省商务厅的统计数据显示出了农村电商的巨大生机:截至2015年10月底,该省26个国家级、省级示范县共发展农村网民467万人(本土务农村民,不含外出打工者)。全省15个县市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超过10万新农人从事农村电商业务,网络交易额89亿元,各项数据在中部省区中均位居第一。记者了解到,目前,湖北省触电的农产品品种已从2011年的51种扩大到1200种。十堰、潜江、洪湖等地已形成多个淘宝村,带动了一批农民致富。在淘宝上已形成洪湖莲藕、秭归脐橙等区域品牌,产品畅销。红火的农村电商就这样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去年,湖北红安的胡建军放下了锄头,干起了电子商务,把自留地里的农产品通过淘宝网卖向全国各地,自己从一位农民成功转型成为一名淘宝掌柜。在湖北随县香菇发源地吉祥寺村,40多家菇农在网上淘金。去年底,村里的电子商务店已装修完毕,这是村集体与淘实惠合作,设立的电子交易服务中心,针对菇农开展业务培训、网络交易、物流仓储等业务。依托香菇产业,打造电子商务村。村支书张国勇说,有了电商服务平台,既方便村民购物,还能把山货卖得更远,让村民在网上挣大钱。目前,排在食用菌网络销售额榜首的楚品源牌香菇,其产品正是来自随县。从2013年开始,其网上销售额从50万元增至1200万元,3年暴增20多倍。村淘点收入不及政府补贴在不久前闭幕的湖北省县域电商扶贫高峰论坛上,各家农村电商在面对着红火场面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市场。今年1月,湖北省一家农村电商平台运营一年后,带着6000多万元的亏损悄然关闭。该公司负责人解释,该电商平台的定位是工业品下乡,他们在160多个农村小卖部建立代理点,但由于商品进价贵、物流成本高、成交不活跃,被迫关停。电商进农村,依托当地小卖部、乡村小诊所等建立代理点,或依托村委会建立村级服务中心(村淘点),负责帮村民网上下单采购、网上发布农产品信息等,这已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形态。一家湖北媒体的电商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近10个代购点中,每个点每月下单采购额大多在1万元~2万元,提成收入约500元~1000元。如果是单一的村淘点(无其他经营业务),当地政府还每月补贴1000元~2000元不等。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电商委员会副秘书长闵祥涛看来,在中西部农村,除去外出打工一族和老弱病残,一个村真正的消费人群仅占全村人口的20%,市场容量不够,各地村级服务中心(村淘点)若无政府补贴,难以正常运行。电商进村最后一公里仍存瓶颈湖北京山一位种植有机水稻的创业者对电商很是心动,可是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曾经在一家公司付费寻求帮助,但只得到一个注册号的网站,如何运营管理依然无果。农民不懂电商正在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瓶颈。多位农村电商创业者向记者反映,农村创业培训分散在多个部门,各搞一摊,缺乏系统性。当前制约农村电商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才。中国电子商务师培训管理中心主任韩放表示,目前农业劳动者年龄普遍较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缺乏电子商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发展电商在营销、运营、设计等岗位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缺口。在武汉电商云工场创新孵化器总经理杨德亮看来,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还需要解决诸如质量标准、品牌知名度、物流配送等深层次问题。电子商务进农村不能只解决工业品下乡,更要做大农产品上行。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植根于农村。曾多次深入农村考察电子商务的杨德亮介绍,农产品电商,如果没有建立一套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经营中就很难规避因大面积退换货带来的巨大风险。同时,农户往往缺乏品牌培育意识,加上由于农户分散,道路不畅,一些土特产的物流成本过高。日前,在湖北省县域电商扶贫高峰论坛上,与会的电商企业与业内专业人士一致认为,唯有打通了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存在的诸多瓶颈,农村电商才能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