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神户牛排卷入走私 海淘何时能让人放心?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09-04 浏览:150 海淘指南
在网上购买的日本神户牛排经查是走私货、朋友圈选购的进口饼干根本没有中文标签……本报23日刊发《换个马甲,进口饼干热量“缩水”5千焦》一文后,不少读者致电本报吐槽各种购买进口食品时的奇葩遭遇。对此,山东食药监局等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市民购买进口食品前要学会查看产品条形码等必要信息,保险起见应登录国家认监委网站,看看该食品是否在合法进口名单之中。
“说好的世界最棒的牛排,没想到竟然是走私货。”23日,市民秦女士致电本报记者表示,她平时很喜欢网购,尤其喜欢购买一些健康食材回家做给家人吃,而牛排是孩子最喜欢吃的食品。趁着前不久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她在某网店看到了一款宣称是“世界上最好牛排”的日本神户牛排,该产品的5A级牛排价格达到了每千克1500元,是国内公认的质量和口感最好的顶级产品。
“神户牛排名气很大,看到这家专卖店貌似证照齐全就没多想。”为让孩子吃得开心,秦女士花了2000多元下单购买了这款所谓的“日本神户牛排”,并在朋友圈中转发照片吸引大家点赞。然而一位在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工作的朋友却在朋友圈内提醒她:日本属于疯牛病疫区,我国从2001年起禁止从日本进口牛肉及其制品。目前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牛肉中绝对没有日本牛肉,所谓日本神户牛肉都是走私货。对于此说法,记者23日采访食药部门相关人士获悉,日本神户牛肉的确是禁止进口的商品。记者在国家质检总局2015年12月11日更新的《禁止从动物疫病流行国家/地区输入的动物及其产品一览表》中,日本的牛肉及相关产品仍在禁止进口之列。
看到这个留言,秦女士马上致电食药监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咨询,得到的答复与她的朋友说法一致。然而,当她以牛排违法进口为理由申请退货时,商家却表示此类食品一旦收获不予退货。其实不仅是网店,打开微信朋友圈,手机被各种代购奶粉、钙片、维生素、蜂胶等信息刷屏。“我前不久从朋友那买过几包意大利产的夹心饼干,味道一般般,食品外包装上全是外文,我也看不懂,谁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会不会吃出问题?”23日,市民王女士对记者吐槽。
记者调查网店“挂羊头卖狗肉”超市在售临期食品无提醒
市民吐槽的问题真的很普遍吗?记者23日登录淘宝网,输入“神户牛排”关键字搜索发现,不少店铺在销售宣传语中加上了“澳洲日本神户牛排”字样。在一家名为“路来食材”的网店中,记者看到其在售的“澳洲神户A5M12牛排”每千克售价550元,该店还贴出了包括“食品经营许可证”、“入境检验检疫”等证件照片。但是,这些证件照片的文字内容很模糊,根本看不清,且无法放大查看,至于其是否具备进口牛肉销售资质,仅看这些证件照很难确认。
随后,记者询问商家“牛排是日本的还是澳洲的”,对方回答:“日本的”。记者询问为何日本进口牛排却要写成是澳洲进口,店家坦言“这只是标题,因为不能直接写日本的”。至于为何不能写日本,店家解释称“日本牛排不可以直接进入国内”,并坚称“我们这种就是日本神户牛肉A5”。记者发现,这种打着其他进口国招牌,实则销售严禁进口食品的案例,在网络平台上俯拾皆是。
不仅是网络,实体店问题也不少。在位于花园路的某大型超市里,记者看到一款秘鲁产的黑巧克力外包装上贴有中文标签,乍看上去标签所有信息一应俱全,但是仔细查看发现,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均显示“见包装”。仔细查看英文信息发现,该产品的保质期截止到今年7月份,也就是说这是一款临期食品。事实上,对于临期食品,国家有关部门曾明确提出:商家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集中陈列或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而路边小店的问题就更多了。日前,记者在洪家楼附近一家进口食品店走访时看到,不少在售食品根本没有中文标签,对此店方竟表示,这些都是原装进口产品,没有中文标签很正常。专家支招
购买前要注意“三看”最好登录认监委官网摸摸底
那么,市民在选购进口食品时,究竟该注意些什么?省食药监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可以通过看条形码、查证件、验信息、查网站等办法对进口食品进行真伪鉴别。一是看标签,正规进口食品外包装上都要有中文标签,包括品名、生产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规格、产地、目的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温度等,如发现包装和标签上均是外文没有中文,最好不要购买。二是看产品条形码,商品条形码相当于产品身份证,它能够保证每一家企业的每类产品商品项目的编码在全球范围内是唯一的,且全球通用。例如,前缀码为“84”的是西班牙生产,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食品时应仔细辨别,不要购买无条形码的食品。
再就是看是否贴有激光防伪的“CIQ”标志。“CIQ”是中国检验检疫的缩写,该防伪标志是从2000年开始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食品统一加贴的,无标志千万不要购买。此外,谨慎起见还要向商家索要并查看“进口商品卫生证书”,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商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进口商品包括生产批号在内的详细信息。
该人士提醒,为了避免发生误买“神户牛肉”这样的事情发生,建议通过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专栏”,即可查询到哪家企业的哪种产品是合法进入到我国的。23日,记者登录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点开网页右下角的“快捷通道”栏内右侧倒数第二条的“进口食品企业注册”后,就可以查到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如想知道前不久热销的“越南酸奶”是否靠谱,可查询该栏目乳品类的亚洲生产企业注册名单,结果记者只找到了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共4个国家,也就是说,越南酸奶并未被允许进口到国内。
海外食品代购监管仍存空白
以上辨识方法更多是教您在实体店购物时如何查验,但面对网络和微商等销售渠道,消费者在见不到实物前无法辨别,最多到认监委网站查询相关信息,可以说海外食品代购目前仍存监管空白。
在前不久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省食药监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持照经营,同时提供生产经营的第三方平台有审核经营者证照的责任。一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入网销售的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索赔。但该人士也坦言,像微商这一类新兴销售业态,职能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仍然有难度,如何做到全面有效监管,是他们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有业内人士表示,网络食品安全的管理都是事后监督,发生纠纷后找到相关部门去投诉,然后再由部门来解决,这样的监督模式非常被动。购买进口食品,还是去监管更到位的实体店相对更加保险。
“说好的世界最棒的牛排,没想到竟然是走私货。”23日,市民秦女士致电本报记者表示,她平时很喜欢网购,尤其喜欢购买一些健康食材回家做给家人吃,而牛排是孩子最喜欢吃的食品。趁着前不久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她在某网店看到了一款宣称是“世界上最好牛排”的日本神户牛排,该产品的5A级牛排价格达到了每千克1500元,是国内公认的质量和口感最好的顶级产品。
“神户牛排名气很大,看到这家专卖店貌似证照齐全就没多想。”为让孩子吃得开心,秦女士花了2000多元下单购买了这款所谓的“日本神户牛排”,并在朋友圈中转发照片吸引大家点赞。然而一位在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工作的朋友却在朋友圈内提醒她:日本属于疯牛病疫区,我国从2001年起禁止从日本进口牛肉及其制品。目前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牛肉中绝对没有日本牛肉,所谓日本神户牛肉都是走私货。对于此说法,记者23日采访食药部门相关人士获悉,日本神户牛肉的确是禁止进口的商品。记者在国家质检总局2015年12月11日更新的《禁止从动物疫病流行国家/地区输入的动物及其产品一览表》中,日本的牛肉及相关产品仍在禁止进口之列。
看到这个留言,秦女士马上致电食药监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咨询,得到的答复与她的朋友说法一致。然而,当她以牛排违法进口为理由申请退货时,商家却表示此类食品一旦收获不予退货。其实不仅是网店,打开微信朋友圈,手机被各种代购奶粉、钙片、维生素、蜂胶等信息刷屏。“我前不久从朋友那买过几包意大利产的夹心饼干,味道一般般,食品外包装上全是外文,我也看不懂,谁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会不会吃出问题?”23日,市民王女士对记者吐槽。
记者调查网店“挂羊头卖狗肉”超市在售临期食品无提醒
市民吐槽的问题真的很普遍吗?记者23日登录淘宝网,输入“神户牛排”关键字搜索发现,不少店铺在销售宣传语中加上了“澳洲日本神户牛排”字样。在一家名为“路来食材”的网店中,记者看到其在售的“澳洲神户A5M12牛排”每千克售价550元,该店还贴出了包括“食品经营许可证”、“入境检验检疫”等证件照片。但是,这些证件照片的文字内容很模糊,根本看不清,且无法放大查看,至于其是否具备进口牛肉销售资质,仅看这些证件照很难确认。
随后,记者询问商家“牛排是日本的还是澳洲的”,对方回答:“日本的”。记者询问为何日本进口牛排却要写成是澳洲进口,店家坦言“这只是标题,因为不能直接写日本的”。至于为何不能写日本,店家解释称“日本牛排不可以直接进入国内”,并坚称“我们这种就是日本神户牛肉A5”。记者发现,这种打着其他进口国招牌,实则销售严禁进口食品的案例,在网络平台上俯拾皆是。
不仅是网络,实体店问题也不少。在位于花园路的某大型超市里,记者看到一款秘鲁产的黑巧克力外包装上贴有中文标签,乍看上去标签所有信息一应俱全,但是仔细查看发现,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均显示“见包装”。仔细查看英文信息发现,该产品的保质期截止到今年7月份,也就是说这是一款临期食品。事实上,对于临期食品,国家有关部门曾明确提出:商家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集中陈列或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而路边小店的问题就更多了。日前,记者在洪家楼附近一家进口食品店走访时看到,不少在售食品根本没有中文标签,对此店方竟表示,这些都是原装进口产品,没有中文标签很正常。专家支招
购买前要注意“三看”最好登录认监委官网摸摸底
那么,市民在选购进口食品时,究竟该注意些什么?省食药监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可以通过看条形码、查证件、验信息、查网站等办法对进口食品进行真伪鉴别。一是看标签,正规进口食品外包装上都要有中文标签,包括品名、生产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规格、产地、目的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温度等,如发现包装和标签上均是外文没有中文,最好不要购买。二是看产品条形码,商品条形码相当于产品身份证,它能够保证每一家企业的每类产品商品项目的编码在全球范围内是唯一的,且全球通用。例如,前缀码为“84”的是西班牙生产,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食品时应仔细辨别,不要购买无条形码的食品。
再就是看是否贴有激光防伪的“CIQ”标志。“CIQ”是中国检验检疫的缩写,该防伪标志是从2000年开始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食品统一加贴的,无标志千万不要购买。此外,谨慎起见还要向商家索要并查看“进口商品卫生证书”,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商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进口商品包括生产批号在内的详细信息。
该人士提醒,为了避免发生误买“神户牛肉”这样的事情发生,建议通过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专栏”,即可查询到哪家企业的哪种产品是合法进入到我国的。23日,记者登录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点开网页右下角的“快捷通道”栏内右侧倒数第二条的“进口食品企业注册”后,就可以查到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如想知道前不久热销的“越南酸奶”是否靠谱,可查询该栏目乳品类的亚洲生产企业注册名单,结果记者只找到了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共4个国家,也就是说,越南酸奶并未被允许进口到国内。
海外食品代购监管仍存空白
以上辨识方法更多是教您在实体店购物时如何查验,但面对网络和微商等销售渠道,消费者在见不到实物前无法辨别,最多到认监委网站查询相关信息,可以说海外食品代购目前仍存监管空白。
在前不久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省食药监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持照经营,同时提供生产经营的第三方平台有审核经营者证照的责任。一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入网销售的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索赔。但该人士也坦言,像微商这一类新兴销售业态,职能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仍然有难度,如何做到全面有效监管,是他们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有业内人士表示,网络食品安全的管理都是事后监督,发生纠纷后找到相关部门去投诉,然后再由部门来解决,这样的监督模式非常被动。购买进口食品,还是去监管更到位的实体店相对更加保险。
上一页:
中国企业“海淘” 已占据亚太半壁江山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